“厦门奇迹”:从滨海小城到国际城市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裴贤 李林专 祝立芳责任编辑:董玥
2018-06-04 15:21

厦门岛西北角,林立的楼群中,有一座6层楼的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这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办公所在地。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肩负着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闯关探路、探索经验的崇高使命。这座纪念馆珍藏的,就是厦门经济特区成长的点点滴滴——

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厦门:勇立改革开放时代潮头

■中国国防报记者  裴 贤  通讯员  李林专  祝立芳

厦门岛西北角,林立的楼群中,有一座6层楼的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这里是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办公所在地。

经济特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创举,肩负着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闯关探路、探索经验的崇高使命。这座纪念馆珍藏的,就是厦门经济特区成长的点点滴滴——

一次次探索,在厦门这片热土尝试;一场场改革,在厦门这片热土推进;一个个率先,从厦门这片热土上涌现;一个个奇迹,在厦门这片热土上诞生。如今的厦门,已然从小城脱胎换骨,成长为一座国际知名城市。

解放思想,以先行者姿态打造“湖里速度”

在纪念馆一层展览厅,斑驳的黑白照片定格改革开放前厦门的样子。“当时的厦门只是一个滨海小城,城市基础设施薄弱,市区面积仅14平方公里。”讲解员杨媚在一张照片前介绍,那时的厦禾路还只是土路,两边都是茂密树林。

改革开放初期,厦门经济底子薄、总量小。在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可循、缺乏财力支持的情况下,厦门冲破体制束缚,“摸着石头过河”,以大无畏的先行者姿态,迈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坚实步伐。

“改革开放是厦门建设发展进步的力量源泉。”厦门经济特区纪念馆馆长陈建标说。1981年10月15日,湖里的第一声开山炮响,拉开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五通一平”和兴建厂房齐头并进,加工区4号通用厂房143天竣工,比国家定额工期缩短近三分之二,创造了“湖里速度”。

如何解决资金难题?“解放思想,对外开放!”厦门经济特区在大力推进“五通一平”和建设通用厂房的同时,还开创举外债搞基建先河,向科威特政府贷款修建高崎国际机场;开创招商引资多元化格局,破解招商难;率先成立国内首家中外合资的国际银行,率先开辟土地和劳动力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一个个率先,彰显的是广大特区建设者“敢为天下先、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和拼劲,走出一条经济特区建设发展之路。

先行先试,以创造性实践提供“厦门蓝本”

“厦门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的一个缩影。”陈建标介绍,当历史回放,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厦门在改革开放中领跑前行的轨迹:在全国率先举外债搞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健全特区金融体系……

在改革开放的探索中,厦门正是敢于打破常规、先行先试,才形成一个个“厦门蓝本”,以创造性的实践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做法。1986年,厦门市成立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办公室,研究制订《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也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中最早编制的一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

“厦门经济特区的体制不仅跳出了当时体制的框框,还实行了有别于内地的模式。”陈建标介绍,当时厦门在全国首先提出“特区政府将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等原则,进行金瓯改革和职能转变,建立起一个精简、高效、团结的政府。”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厦门市在体制改革方面创造了全国多个首例:率先取消专业化行政管理机构;率先开放市场、取消计划供应;率先开辟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人才资源市场、科技市场;率先进行企业利改税试点工作;率先推行产权制度改革,实行土地有偿转让和政府采购、医药采购等公开招投标制度。

如今,“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已经成为厦门精神。他们铭记“中国对外开放再扩大、全面深化改革再出发”的时代强音,继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谱写新的“厦门篇章”。

创新发展,以新引擎带动创造“厦门奇迹”

厦门海沧的集装箱码头,装卸区空无一人,一辆辆运输车无人驾驶,高空中的吊车也见不到驾驶室。这是我国第一个全自动集装箱码头。

创业创新基地,是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厦门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获批全国首批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示范城市之后,厦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构建一大批创新产业集聚片区和众创空间。

“来了就是厦门人。”作为一座移民城市,厦门为创业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2006年4月,杨红君从安徽来到厦门开始创业,成立厦门廉承保险代理有限公司。几年下来,他已是廉承商贸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总经理,并入股4家公司。在杨红君看来,创业的顺利少不了政策的东风。

“创新是经济特区发展的灵魂。”创办经济特区以来,厦门大力发扬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从观念上的更新、机制上的探索到经验上的学习创新,大胆实践、大胆突破,跑出特区发展的“厦门速度”。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厦门创新业务屡屡取得突破,福建自贸试验区厦门片区正成为资金、项目涌入的热土。

在“厦门奇迹”的背后,是厦门人满满的获得感。从1981年到2018年第一季度,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由7.41亿元跃升到1367.01亿元;财政总收入由1.95亿元跃升到376.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82元提高到14725元。

当年的滨海小城早已留在记忆深处,如今的厦门高楼林立、道路密布,成为海峡西岸的中心城市。从连续荣获“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到连续4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厦门先行先试在改革开放中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