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武先锋丨看首席“放鹰人”的凌空突击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陈晓杰责任编辑:张硕
2018-05-25 01:41

在第81集团军某特战旅,无人机技师、二级军士长闫涛是名副其实的首席“放鹰人”。入伍21年,闫涛与无人机打了21年交道。至今,闫涛操纵过13种型号的无人机,飞行时间超过4000小时,多次参加新装备接装工作,10多次参加军以上比武演习。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闫涛正在检修无人机。李 伟

2次参加国际维和,13次参加全军重大演习,第81集团军某特战旅无人机技师、二级军士长闫涛——

首席“放鹰人”的凌空突击

■陈晓杰

漠北深处,大战在即。一架无人机盘旋高空,“蓝军”防御阵地瞬间暴露在电子眼中。

“后置发动机动力不足,飞机即将坠落!”在某隐蔽地域的控制舱内,无人机发动机缸温报警灯突然变成红色,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在这危急时刻,任何操作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昂贵的无人机装备“打水漂”。有人提议返航。

“现在就是实战,不能返航。”无人机操作员闫涛盯着显示屏,边检查数据边说,“开战在即,指挥部正需要‘敌’部署信息,不能错失这次侦察机会。”

只见他手眼并用,快速调整配置、抬高机身……一番应急操作,无人机逐渐回到正常航线。2小时后,无人机安全返航,顺利完成侦察任务,摸清了“蓝军”前沿部署。事后回想,闫涛感叹:“当时无人机如果掉下来,那后果真不敢想象。”

在第81集团军某特战旅,无人机技师、二级军士长闫涛是名副其实的首席“放鹰人”。

入伍21年,闫涛与无人机打了21年交道。至今,闫涛操纵过13种型号的无人机,飞行时间超过4000小时,多次参加新装备接装工作,10多次参加军以上比武演习。

“一旦钻进去,你就会爱上无人机。”已经40岁的闫涛,提起无人机就兴奋得像个孩子,言语滔滔不绝,“掌握飞行状态,就要对传感器数据的实时变化非常敏感,练就眼观六路的本事……”

有一年参加新型无人机培训,他一头钻入厂房,把无人机拆开来钻研。厂家生怕他损坏装备,但他硬生生把无人机的每个零件都摸了个透。

在闫涛心中,要想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就必须对每个零件都了如指掌。

在一次调试装备过程中,闫涛发现,某型无人机的导航系统虽然先进,但会在某些极端条件下失灵。对于这个问题,厂家也一时查不出原因。

“装备的任何瑕疵,在战场上都可能是致命的。”闫涛沉下心,闷着头在机库研究了十几天。经过逐个零件摸排,他终于找到了该型导航系统偶然性失灵的症结所在。随后,他向厂家提出改进建议,最终和厂家技术人员一道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种钻劲成为闫涛的制胜秘诀。

2013年,闫涛和战友们赴外地接装某大型无人机。在没有专家在场指导的情况下,他带着战友,凭着一股钻劲独立完成首飞。他们成为该集团军由士官独立完成大型无人机首飞的“探路者”。

敢飞的勇气,源于他21年来对无人机飞行数据的巨量积累。如今,无人机升空后,各种传感器发回的数据,都会在闫涛脑海中还原成飞行的姿态。

“沉着冷静、胆大心细。”这是随闫涛参加多项演习的中士刘真对他的评价。

一次实飞训练,飞机下降过程中,突然一阵强风从侧边刮过来。眼看飞机即将被刮出跑道,有摔断起落架的危险,眼明手快的闫涛在5秒内微调十几次,准确掌控方位角,将无人机拉回到正常角度。

艰难的抉择,最能考验官兵斗志。

去年,闫涛所在无人机排奉命转隶。本来,他已经在原单位分了房子,妻子也已随军,一家人刚过上团圆日子。很多战友劝他,干脆换个专业,继续留在原单位,免得两地分居。

“跟着装备走,感觉踏实。”闫涛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我希望能够多带出几批人。”

现在,闫涛已经是旅队首席无人机飞行教员。他瞄准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努力引导无人机操作新手迅速实现转型。在他看来,无人机作为我军新质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而他责无旁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