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互联互通 共建“一带一路”
——写在第十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即将召开之际
新华社南宁5月23日电 (记者潘强、胡佳丽)以“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十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将于5月24日在广西南宁开幕。论坛举办十届以来,作为泛北各国共同创建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泛北论坛广泛凝聚合作共识,积极拓展合作平台,有力推动了各方从共识走向实践,从合作走向共赢。
泛北合作成为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典范
“泛北合作已经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的重要次区域合作,成为中国—东盟合作中最具活力、最富内涵、最有成果的关系之一。”北京大学东盟国家研究中心主任翟崑教授说。
作为中国—东盟“10+1”框架下新兴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涵盖了中国和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文莱、泰国等东盟国家。泛北论坛自2006年举办以来,先后有超过3500位来自泛北国家和世界各国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出席。
翟崑说,近年来,泛北各方合作领域全面拓展,金融、旅游及文化等领域合作务实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济合作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东盟的双边贸易额已经达到5148亿美元,接近2006年的4倍。中国已成为东盟最大的贸易伙伴,东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
越南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阮得成说,越南期待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发挥积极作用,未来将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战略伙伴关系发展。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东盟开放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魏然说,十届来,相关各方之间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或备忘录,有效地推进了泛北区域各方在交通基础设施、港航、金融、旅游等方面的合作,并使重点领域合作道路逐步走上机制化。
泛北合作推动“一带一路”与“两廊一圈”加速对接
广西边民谭祥武一早来到中越界河北仑河东岸的东兴互市贸易区,向越南商户了解商品价格、种类信息,制定当天的进货计划。这是谭祥武日常边贸生活的开始。
和谭祥武一样,许多中越边民从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政策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好。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东兴中越边民互市贸易交易结算中心完成30多万笔交易量,交易额达到36.34亿元。
2016年,中越双方在联合声明中宣布,加强两国间发展战略对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廊一圈”构想对接。
“两廊一圈”是指“昆明—老街—河内—海防”“南宁—谅山—河内—海防”两个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为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和越南“两廊一圈”规划的对接,中越正在积极推进中国东兴-越南芒街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立,旨在带动两国边境地区发展,提升双方互联互通水平。
广西国际经济贸易学会副会长高歌认为,中越山水相连、休戚与共,中越合作是泛北合作的重要内容,泛北论坛则是推进“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对接的良好平台。
“2017年中国对越投资在越南外资来源中的排位已上升至第四位,双边贸易额突破1000亿美元,中越合作已实现从越南搭中国快车到中越快车互搭的转变。”高歌说。
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建设助推泛北合作升级
近日,两个满载货物的集装箱从越南经海运抵达广西钦州港,之后将经过铁路去往重庆,再搭乘中欧班列直达目的地德国。这是越南货物首次走“南向通道+中欧班列”运往德国,大大节省费用与时间。
2017年9月底正式开通运营的南向通道以重庆为运营中心,以广西、贵州、甘肃为关键节点,由中国西部相关省区市与新加坡等东盟国家通过区域联动、国际合作共同打造。它为东南亚地区与中国西部腹地之间的经贸往来开辟了陆海联运的新通道。
“南向通道对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非常重要,是一个新的贸易通道。”阮得成说,通过此通道可以大大缩短物流时间,东盟国家的货物也可实现快速进入中国。
翟崑说,推动互联互通是泛北合作的重要内容,共同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携手共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泛北各国面对的时代课题,攸关各方共同利益。
泛北合作开展以来,中国—东盟发表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的联合声明》,将互联互通作为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的优先方向和重点领域,共同致力于推进包括陆地、海上、信息等领域在内的互联互通建设。
“南向通道建设使泛北国家的互联互通水平上了一个台阶。”翟崑说。
中国铁路南宁局集团公司货运处处长柯向喜说,2017年4月份,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北部湾—重庆)试运行班列,同年9月份实现正式运营。截至2018年5月17日,南向通道班列已累计开行162列,基本实现单向每周3列常态化开行,累计运送货物9328个标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