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组建的教研室,如何培养胜任本职的带兵人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罗金沐 徐连宗 董澄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7-01 16:22

“每一名来院培训的学员,都是一粒种子,学成后播撒在部队建设的沃土中,承载着党代表的光荣使命,锻造他们有一个健壮的灵魂,比什么都重要!”

6月中旬,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基层党的建设教研室的一次座谈会上,孙耀佳的一番话,引来掌声阵阵。这位曾荣膺“见义勇为优秀排长”荣誉称号的教研室主任,深谙育人先铸魂之道。学院作为全军唯一的政治院校,致力于打造全军政治工作领域人才培养高端专业院校,培养的就是对党绝对忠诚的举旗人、担当强军重任的带兵人。

这个在此次军队改革中重新组建的教研室,将如何开启一段不同寻常的治学教学之路?

6月13日下午,教员张莉莉为学员讲解《理想信念信念的浦江回答》专题展览。徐连宗 摄

方法活,课堂火——跃动时代脉搏

传播理论的课堂,如果缺乏打动人心的感染力,缺乏引人入胜的吸引力,理论就会黯然失色。

教研室副主任冯宪书教授有着丰富案例教学经验,然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却描述了一段颇为“尴尬”的案例课场景。

那次课堂上,几名学员对党建理论的现实作用产生疑惑。冯宪书本想通过故事给大家讲述,可学员似乎并不“买账”。他们追问:“如今这个讲求性价比的时代,这些理论究竟能带来什么效益?”

听到这里,冯宪书顿了一下,一改旁征博引的授课方式:“党建工作就像桥边的栏杆和桥底的基石,一旦失去了,就会觉得倾覆的危险近在咫尺。”

话音未落,学员们就已投来赞许的目光。这让冯宪书很感到意外——准备那么多故事,竟然不如一句比喻。他不由得感叹:“讲好了是满堂彩,讲不好是满头汗。”

回到办公室,他和同事们展开讨论。大家认为,如今的学员有着更为活跃的思维和强烈的质疑精神,传统的讲授方式在学员看来或许并不“解渴”。

就在大家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式的时候,教授张雪梅却在女儿的玩笑中找到了灵感。一天晚上,看着伏案研读的妈妈,女儿冷不丁地说:“妈,你看马克思就像我们看‘网红’一样,入戏太深啦!”

一句话打开了思路之门。大家意识到,面对刷着朋友圈、玩着抖音的新生代学员,一堂好的理论课,必须让学员“入戏”,做到外有“颜值”、内有“温度”。

创新方法不是避重就轻,理论课的温度源自对理论阐释的深度。在讲授《论持久战》时,他们并没有从单纯的军事角度讲起,而是带领学员回到我党我军所处的历史大背景中,一下就抓住了大家的求知欲。

为了提升讲授课本领,这个教研室建立起“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体备课提素质、集中试讲提质量”的制度,仅《习主席政治建军思想》一个专题就组织了23轮试讲。

“仿佛马克思就在身边,我们仿佛在与伟人对话。”在听教员讲解《共产党宣言》时,学员们时常眼含泪花。教研室以如何对待信仰受挫、生活困苦等故事,让伟人的党性之光照亮今人党性建设之路,学员在对人格魅力的感动中生出探究的渴望。

针对学员接触外部信息多、接受新鲜事物快的特点,他们以热点话题为突破口,动态新教学内容,让学员像刷微博一样学知识点,开展政策小解读、时事小分析、舆情小引导,用小故事讲清大道理。

在这个教研室的课堂上,还时常可以看到学员上台讲解、教员点评剖析、师生共同探讨的场景。他们的“漫谈式”党建教学,让课堂像社交软件一样突出互动感,有效提升参与度和自主性。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