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联勤保障体系需要把握哪些内在要求?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潘竞科 李大光责任编辑:杨思晨
2017-12-28 04:30

联勤保障部队是实施联勤保障和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的主体力量,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主席在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大会上,向联勤保障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鲜明提出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联勤保障部队。着力推动后勤保障模式实现根本性转变,努力打造一流联勤保障体系,有利于实现联战联训联保一体、平战一体,有利于解决后勤保障体制不顺、力量分散、管理粗放等问题,有利于全面实施体系保障、联合保障、精准保障。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准确把握打造一流联勤保障体系的内在要求

■潘竞科 李大光

联勤保障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内在要求,也是世界各国军队实现后勤转型的普遍选择。建设世界一流军队,需要打造与之相适应的一流联勤保障体系。在新的联勤体制下,以全新的视角谋划联勤保障体系建设,科学构建与联合作战体制相适应的新型联勤保障体系,使联勤保障与联合作战同频共振、高效耦合,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是当前联勤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保障理论是实践先导,必须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勤保障理论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信息化条件下联勤保障是一种全新的保障,联勤保障理论的先导作用不可或缺。因此,创新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联勤保障理论受到世界各国重视。如美军一直在联勤保障理论研究领域不断创新,近年来先后提出了“聚焦后勤”“联合后勤”“补给链后勤”“精确制导后勤”“感知与反应后勤”“多域战陆军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后勤保障新理念、新理论,用以指导联勤保障在战争中的实践活动。

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军的军事体系进行了重构,由过去建、管、战一体的七大军区改为主要遂行作战功能的五大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军委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健全兵种领导管理体制,构建了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体系和军委-军种-部队的领导管理体系,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领导指挥体制。针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联合勤务保障面临着如何保障、力量如何建设、资源如何共享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果没有先进的联勤保障理论指导,就很难保证联勤保障的正确实践。因此,需要探索联勤保障的新理论、新特点和新规律,需要探索战区联勤保障、各军兵种勤务保障、新型兵力结构联勤保障、军民融合联勤保障,以及联勤保障管理和联勤保障信息化等理论。

保障体制是重要保证,必须构建适合打赢战争的联勤保障体制

保障体制直接关系联勤保障能力的生成、保持、提高与再生,加强联勤保障体制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美军联勤保障体制,采用总部与军种相结合、战略方向与战区相结合的联勤保障体制。总部联勤机构负责本土各驻军基地和从本土到海外之间的保障,军种战役保障力量按指令负责战区内联勤保障,从而有效地提升了联勤保障效率,极大地减少了军兵种通用后勤设施的重复建设。俄军在“新面貌”改革中全面展开军区联勤体制建设,联勤范围几乎涵盖了俄军后勤所有领域。“新体制”的保障层次精简,有效地提升了作战部队的联勤保障效率。

以中央军委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为标志,我军积极构建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需求的全新联勤保障体制。与作战力量改革相适应,我军形成了以联勤部队为主干,军种为补充,统分结合,通专两线的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勤保障体制。根据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的需求,按照“能统则统、宜分则分”原则,我军还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任务区分,完善联勤保障体系,确保新联勤保障体制对各军种通、专物资和勤务保障实施有效保障,提高联勤保障的效益和效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