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军16多万人实现门诊急诊社会化保障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周娜 董强 花晓责任编辑:姚远
2017-05-20 03:03

2 人才培养和疾病防控实施专项协作

本分 双赢格局靠实力

2015年1月31日,我国首个P4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竣工。作为国际上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最高的实验室,它的建成向世人表明:中国人能在自己的实验室里独立开展埃博拉病毒等烈性传染病病源的实验研究。

这其中,子弟兵的贡献功不可没。我军先后派出6批助西非抗击埃博拉疫情医疗队,530余名军队医护人员走向援非抗埃的最前沿。同样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及时研发出我国首套埃博拉病毒防护装备,成功研发出埃博拉抗体药物。

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建设健康中国,军队重任在肩,军人责无旁贷。军队卫勤主管部门积极履职尽责,健康中国走来绿军装,许多专项领域加强与地方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围绕人才培养,与科技部建立顺畅高效的工作会商机制;与国家卫计委合作,规范军队住院医师培训。

围绕疾病防控,协调将军队疾病防控机构纳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建立了军地传染病防控合作机制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合作机制。

双赢格局靠实力。人民群众的信任、信赖,也给军队卫勤系统官兵平添了许多动力。

3 依托社会资源促进保障效益提升

本职 应急保障有能力

2014年7月4日,东海舰队某高山雷达站举行仪式,驻地领导向官兵赠送“拥军医疗卡”。从那一天起,全站官兵和家属持卡可免费到驻地医院就医——将小散远直单位纳入驻地新农合医保体系,成为部队医疗保障社会化的有益探索。

2015年,原第二炮兵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签署《远离军队医疗机构部队商业医疗保险项目合作协议》——探索成系统推进医疗保障社会化改革之路,将小散远单位数万名官兵医疗保障纳入商业保险范畴。

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卫生防疫处处长滕光生介绍,全军目前已超过16万人实现门诊、急诊社会化保障,初步解决了远离部队医疗机构的小散远单位看病难就医难的现实问题。

采取人事代理、合同聘用等方式吸收社会人力资源,更是一举两得,既解决了军队医院医护人员不足的矛盾,满足平时服务保障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地方缓解了就业压力。

依托社会资源提升保障效益,战备药材储备同样趟出了一条新路子。充分利用地方药企服务网点完善、物流发达等优势,5年间相继与31家企业签订代储合同,与140家企业签订设备终身维修服务协议。在多次重大应急救援行动中,这一机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卫勤一线官兵反映,应急保障能力从中得到检验,也得到了提高。

4 医疗改革与国防卫生动员同步规划

本真 融合共享在活力

今年3月2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联合北京市卫计委、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工作小组各成员单位,召开新闻发布会。

第二天,军方发布消息:驻京15所军队医院将于4月8日起,全部参加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医疗管理处处长王树千说,这是军队卫生系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积极行动,充分体现了军队医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追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精准扶贫、健康中国、军民融合三大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上,医疗改革与国防卫生动员同步规划,军队卫勤保障不断实现新跨越。

军委后勤保障部首长指出,这个交汇点是切入点,也是立足点。在精准扶贫战略中主动作为,军队开展医疗扶贫、健康扶贫,是性质宗旨使然,更是职责使命所系。

地方党政领导称赞,这个交汇点是对接点,也是传承点。健康中国以“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为战略主题,有许多具体工作可做。其中,加强军地中医药合作成为一个必选项。

军地卫生一线人员表示,这个交汇点是生长点,也是创新点。资源配置的军民融合,落地有载体。譬如,强化信息合作,军地可共享国家医学地理数据。

展望未来,军队卫勤保障呈现出无限活力,正在创造更多精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