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广阔发展前景
“一带一路”建设开展4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日益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4年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和行动计划。“一带一路”建设在推动全球投资增长、促进贸易合作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4年至2016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建立初具规模的经贸合作区56个,为相关国家创造税收近11亿美元,在当地创造就业岗位18万个。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累计投资超过500亿美元。
园区合作模式的效应正在放大,成为合作新亮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积极探索产业园区合作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些产业园区主要分布在中国周边国家,如俄罗斯、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产业园区的类型有加工制造型园区,如中国—老挝赛色塔发展特区;农业加工型园区,如中国—塔吉克斯坦新丝路农业纺织产业园;商贸物流合作型园区,如中国—匈牙利中欧商贸物流园;等等。这些园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一带一路”建设将继续推动提升全球供给侧管理水平和全球治理能力。中国率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成了二十国集团“杭州共识”,引领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和发展。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建设将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加强供给侧管理,优化全球供给侧结构,更好满足全球消费结构变化和贸易增长带来的新需求。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全球供给侧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必将得到显著提高。“一带一路”建设还将推动世界经济发展逐步趋于新的平衡。“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纠正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失衡问题,通过“五通”引领促进包容性发展的经济全球化,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推动经济全球化转型升级。
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
“一带一路”建设既注重描绘蓝图,让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又注重脚踏实地,落实可以落地的平台和项目,让沿线国家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继续有序有效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讲好“一带一路”故事。针对国际上对“一带一路”建设存在的误解和偏见,要积极发声,凝聚人心、增进共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应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智库的合作交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清楚“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和实质,讲清楚“一带一路”建设的平等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共建共享特征,采取有效手段和方式消除各种误解。
进一步确立“一带一路”建设的正确导向。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但一些地方还停留在简单的招商引资甚至争取优惠政策上,没有认识到应从构建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高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因此,需要把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引导到全方位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上来,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避免从局部利益出发搞一窝蜂、跟风式发展,形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的合力。
加快落实相关项目和方案。“一带一路”建设的顶层设计系统全面,而落地机制和下沉平台仍需完善。考虑到沿线国家发展不平衡、差异性很大,“一带一路”建设要分阶段、有步骤、有选择地加以实施和推进。以经贸合作区建设为例。当前,应注重重要的支点国家与经贸合作区的选择和产业项目的落地,逐渐形成“支点国家—支点城市—产业园区—项目落地”的发展路径。
提升经贸合作区的服务品质和层级。借助我国改革开放中园区发展的经验,更加注重和完善“一带一路”产业园区的平台功能,大力提高园区管理效率,优化园区基础设施,为企业创造“拎包入驻”的便利条件。园区建设和运行必须尊重东道国的法律、文化、信仰、生活习惯等,履行好社会责任。应提升产业园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以产城融合的新模式推动经贸合作区转型升级。园区建设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既有完整的产业链,又有要素聚集的功能;既有生产服务设施,又有生活服务功能,真正推动产城融合,放大产业园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
(作者分别为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