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加快人民币国际化及中资企业海外并购进程

来源:新华社作者:王小旎责任编辑:高飞
2017-02-27 15:41

(原标题:中资金融企业在港竞争力提升 日益获港人青睐)

资料图

香港金融从业者郭基智是从一家港资金融机构跳槽到兴证国际证券有限公司的,他在这家中资驻港券商工作5年后,已晋升到副行政总裁的职位。近年来,随着布局香港的步伐加快以及竞争力的提升,中资金融企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香港金融人才。

国际人力资源顾问机构米高蒲志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印证了这一趋势。报告指出,内地公司积极进驻香港成为2016年本地就业市场最显而易见的变化,特别是大型中资银行、券商、资产管理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均大举拓展香港业务,预计该趋势将在今年延续,并为香港带来大量就业机会。

米高蒲志香港区董事总经理莎米尼·温莱特对记者说:“香港人才传统上倾向在外资企业或本地公司任职,调查显示这种心态近期已有所改变,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会选择到中资机构寻求事业发展。”

郭基智于2011年兴证国际刚入驻香港时便加入了该公司,成为公司在本地招兵买马的第一批香港员工。兴证国际是总部位于福建的母公司兴业证券在港推行其国际化战略的“桥头堡”,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于2016年10月在港上市,目前拥有员工逾120名,香港本地雇员占比超过八成。

“中资金融机构是有其优势的。”郭基智对记者表示,资金雄厚、项目可投放的资源多,内地客源丰富,公司战略发展的目光长远,以及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机制等,均是中资机构吸引香港人才的优势所在。“我做了20年金融,所认识的香港同事现在80%都去了中资企业,他们大部分都是看重那里很大的职业发展空间。”

受环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各大外资银行近年纷纷缩减亚洲区投行业务,包括在港裁员及冻薪等;与此同时,受惠于中国经济向好及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中资企业积极赴港开展及拓宽业务,将内地的金融活水引入香港,并大量吸纳本地人才,提振香港经济与就业市场,同时也加强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港交所的数据显示,目前香港上市公司共有1902家,其中内地企业为966家,占比超过一半;截至2016年6月30日,港股总市值约为23万亿港元,内地企业则占据高达七成的份额,较2015年增长了约10个百分点。

建银国际副行政总裁陆洋对记者表示,中资企业为香港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在提升金融市场活跃度和多元化的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这一进程中,中资驻港金融企业的发展态势尤为迅猛。

据悉,内地各大银行基本完成了在港分支机构的设立,未来几年还将见到更多城市商业银行来港布局;而内地排名前20位左右的券商也纷纷赴港抢滩,逐渐在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上获得一席之地。这些新增金融企业自然带来强劲的招聘需求。

作为中资券商进驻香港市场的后起之秀,中泰金融国际有限公司自2012年在港成立以来,至今已有逾200名员工。“肯定还要增聘人手,公司各条线业务发展得很快,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中泰国际营运总监任艳青告诉记者,“我此前参与过几次校园招聘,很多香港毕业生对中资企业很有兴趣,认为中资企业发展机遇大。”

温莱特指出,中资公司的管理及营运逐渐贴近国际,薪金机制日趋市场化,职位晋升有一定空间,这些均成为吸引香港人才加入中资机构的关键。“此外,与不断缩减业务的外资银行相比,中资金融机构在港正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增长潜力很大。”

任艳青也表示,由于目前市场上金融业务的增量主要在内地,中资机构对内地市场较为了解、拥有大量客源是最大的优势;而不少内地企业经过三、四十年的发展,对国际化的需求日渐升温,香港中资机构在帮助内地企业跨境配置资产及“走出去”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纽带作用。

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及企业“走出去”战略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中资企业海外并购的进程也逐年加快。

“中资机构在香港投行业务的机会仍然很广阔,”陆洋表示,首先在IPO领域,许多内地企业仍希望来港上市;其次,已上市企业再融资需求仍不断上升,2017年配售等业务有较大空间;三是“深港通”的开通标志着两地“共同市场”模式的初步形成,股票经纪、并购及重组等资本运作将需要大量金融专业人才。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