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我国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申铖)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我国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回顾2017年,减税,降费,加大支出力度补短板、惠民生,多项积极的财政政策措施落地生效。
前瞻2018年财政运行,会议指出,我国将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保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支持力度,压缩一般性支出。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特征给我国财政运行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展望明年,我国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确保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的保障。
针对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会议指出,明年还应切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仍待提高,隐形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刘尚希表示,未来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模式和举措,加强债务“借”“用”“还”一体化管理,加快政府会计改革,提高政府识别财政风险的能力。
明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刘铮、刘玉龙)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2018年经济工作时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说,中国经济去杠杆、防风险需要适宜的流动性环境,需要货币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当前中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货币政策应当更加关注防风险。市场已经对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形成了较为一致预期,未来要进一步完善流动性管理,增强前瞻性、灵活性,保持流动性总体平稳。
央行近日发布的四季度我国银行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6%的银行家认为当前货币政策“适度”,比上季提高3.6个百分点。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说,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货币闸门打开后流动性会流向实体经济、房地产、居民等各个领域。为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货币供给总闸门一定要管住,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的同时控制好杠杆率。未来结构性政策要发挥更大作用,可以更多通过信贷政策的有保有压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支持经济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