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董峻)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引导国企、民企、外企、集体、个人、社会组织等各方面资金投入,培育一批专门从事生态保护修复的专业化企业。
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绿化国土是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安全的根本,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启动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就是要动员全社会资源和要素参与到绿化国土、美化中国的行动中来,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全民动员、工程带动、城乡共建等措施,我国义务植树扎实推进,国土绿化工作成效显著。据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近5年来全国共完成造林2983万公顷,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同期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增至21.66%。
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出台的《全国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3%,林木绿化率超过29%,森林蓄积量增加到165亿立方米以上。
下一步,国家林业局将认真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建设、国家储备林建设、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等工程,发挥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市场机制的潜力,努力增加森林资源总量。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记者高敬)2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重点是打赢蓝天保卫战。
“五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这证明我国目前采取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方向是正确的。”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
但总体上看,我国的大气污染仍然很重,空气质量距离百姓期待还有一定差距;重点地区、重点时段的污染问题没有解决,秋冬季重污染天气仍时有发生。
他表示,大气污染治理不是简单增加污染治理设施,而是要涉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绿色转型,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
当前,我国存在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和以公路运输为主的运输结构。这三大结构近些年有一些改善和进步,但总体上还不是特别理想。
对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要求,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调整能源结构,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调整运输结构。
彭应登表示,这一安排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但他同时提醒,要对大气污染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足够认识,三大结构调整也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和时间表。
他建议,要充分调动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稳扎稳打,形成治污合力。在具体治污措施上,要推广网格化管理等精准治污经验,通过更加科学化、精细化的措施推动大气污染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