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左手打右手”到跨兵种找对手——
训练找败笔,实战增胜算
1月30日,一场实兵对抗战罢,科尔沁草原刚刚重归宁静,一簇簇思想交锋的火花又从导调方舱内迅猛燃起。
“思维模式固化,执行作战命令机械”“组织防御时,纵深布置太浅,很容易被突破”……复盘推演刚一开始,作为蓝方的沈阳军区某旅指挥员毫不客气,逐一点评红方在演练中的“败笔”。
红方指挥员、陆战队某旅参谋长王家权听得面红耳赤,但又服气地承认:有些问题在“左手打右手”的对抗训练中很难发现,非得和不同的对手在不同的环境下交锋,才能将其逼出“原形”。
那天,侦察得知蓝方分队可能的行军方向后,陆战队先遣分队官兵按惯例早早地抵达作战地域准备打伏击。类似的潜伏隐蔽行动他们曾演练过无数次,然而,此次伏击,他们不仅没等来“敌人”,反而因为出现冻伤而减员。
“问题出在你们的雪地伪装上……”演练复盘时听完蓝方指挥员道出“谜底”,王家权说,找到了败因就找到了下一步专攻精练的方向。
据了解,近年来,海军陆战队走出自导自演的对抗训练模式,从实施自主对抗到参加中外联演,从与舰艇部队交手到跨兵种与专业“蓝军”过招,陆战队官兵不断对照新的对手找差距。
训练找败笔,实战增胜算。严寒适应能力弱,曾是陆战队去年寒训暴露的最大短板。但在今年,进驻寒训场时,官兵安营扎寨时间比去年缩短了近20个小时,一个月的寒训期间,装备故障明显减少,一批适应严寒条件的战法创新成果涌现而出。
对此,寒训指挥员说,陆战队从南方热带走向北方寒区,不只是为战胜生疏的地域、恶劣的气候和顽强的对手,关键是要战胜自身战斗力建设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