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纬21度到北纬45度——
跨越生疏地域,跨越训战距离
“敌人”是在北纬21度开始出现的——
那天,列车缓缓驶离驻地车站,忙完装载任务的陆战队队员们正准备休息,突然车厢里响起了“空中2架敌机逼近”的“敌情”通报……
此后,寒训队伍在跨越地球不同纬度、途经10个省区过程中,不断遭遇“敌机”侦察、“敌”炮火拦截、“敌”突袭车站……“敌情”一直如影随形。
进驻洮南训练基地时,官兵们不仅没有见到往常“拎包入住”式的现成营地,而且在紧急搭建宿营地时,还遭遇小股“敌人”袭扰。
“跨区不仅要跨越地域的生疏,更要跨越训练与实战的距离。”寒训指挥组领导介绍说,此次寒训,他们定下了“全域练兵、全程作战”思路,全程设置敌情,锤炼官兵的实战意识和实战能力。
“敌情”紧逼之下,一些实战化训练短板相继暴露。“遭敌埋伏,应对速度太慢”“路过无积雪地段时仍穿着白色伪装服,容易暴露目标”……寒训展开不到一周,指挥组就毫不留情面地点出了一大堆问题。
问题是度量差距的最好标尺。为最大限度揭露实战化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寒训指挥组不断为官兵设难局、险局——
下士王祥东是两栖突击车的发炮手。在一次协同作战中,他被编组到合成营担负支援掩护任务。不过,这次任务没有上级“机动”“开火”等一令一动的指挥口令,王祥东需要根据战场态势临机决断,以完成战术协同。
一次连续跨昼夜综合战术机动演练,连长韩守军接到作战命令后,没有预先准备、没有脚本方案,但需要带领官兵在规定时间内,穿过冰河、山丘、村庄等多种地形,并应对遭“敌”空袭、堵截等“敌情”……
寒训中,海军陆战学院教员蒋云和他的同事,专程被邀请来给官兵出难题。说起“找茬”,蒋云欣喜地说:“难题逼出了问题、找出了短板,同时也逼出了一批寒区实战化练兵的方法路子。”
为解决两栖装备涂装不利于雪地伪装问题,官兵们试验出了新的伪装法……雪地伏击、班组战术、步战协同等多个课目的组训方法都有了实战化改进。官兵们说,这样的训练越来越像是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