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南市,一个风景秀丽、生机勃勃的海滨小城。
两年前,一名军转干部成了这个小城公安民警的带头人。
两年间,一种“无公不安”理念成为这个小城公安执法队伍的行为准则。
两年后,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成了这个小城的城市名片。
这个带来改变的军转干部,就是胶南市公安局长孔繁霈。在他带领下,胶南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明显好转,群众满意率高达97.25%,位列全省第一。
底色:担当
信访案件创青岛12区市最低纪录
2008年5月,军转干部孔繁霈当上了胶南市公安局长。上任伊始,他收到90岁高龄的著名书法家高小岩送来的一幅行书“大公至安”。孔繁霈从中读出了人民群众对一名即将上任公安局长的期待和要求。
任局长不久,孔繁霈发现:干部队伍不纯、执法不严、工作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侵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和战斗力。
在部队长期从事政治工作的孔繁霈,深知思想政治建设是一支队伍发展的“生命线”。他明确提出以“无公不安”理念治警建警:“公”即公平、公正、公道,“安”即安全、安稳、安定,作为公安机关要通过公正执法、公平用权、公道处事,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治安环境。
无公不安,关键在人。2009年3月,孔繁霈启动机构改革,全局所有中层干部集体解职,全出竞进,符合条件的295名民警站在同一平台上竞岗。市里有领导善意提醒孔繁霈:“人事变动涉及切身利益、牵动复杂的社会关系,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意想不到的风险和麻烦。”
孔繁霈向市委、市政府明确表态:“只要出于公心,不怕人事改革不成功。”市委、市政府给予全力支持。他主动邀请市纪委、监察局和组织、人事部门全程参与竞岗的监督评价,经过笔试、面试、评议、考察等一系列严密程序,164名民警交流提拔到中层领导岗位,17名原中层干部被免职。竞岗全程,局党委没收到一封告状信,没发现一条不利竞争的短信和网帖。市委主要领导对此感叹不已。
竞岗后,全局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热情高涨。涉法信访投诉大幅度下降,创造了青岛12区市最低纪录。
姿态:冲锋
连续3年与基层民警一起过除夕
前些年,地处沿海开放地区的胶南“两抢一盗”等案件时有发生,群众反响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