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生无悔曾为兵
——这里有520名退役军人担任村官
张谭生 陈建中 记者周仁报道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年,都有一大批战友脱下军装离开军营,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大天地。转身既是新机遇,也面临新挑战。社会既是新考场,也是新战场。
如何让退役军人决胜“第二战场”,闯出一番新天地?面临这道大考题,湖南省益阳市军地始终把退役军人作为宝贵财富,创新帮扶的方式方法,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机制,建成180余个退役军人创业基地,帮助2300多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吸收520名退役军人担任村官,吸纳贫困户入股就业1200多户,辐射带动了当地6000多名群众发展致富,为退役军人在“第二战场”实现人生价值注入强大动力。

政府主导——
精准掌握需求实现无缝对接
远在东海舰队益阳舰担任主机班长的益阳籍战士肖畅,今年是他在部队服役的第十二个年头,上半年,正当他面临转改选退,是继续留在部队服役还是退伍返乡,一直令他和家人难以抉择的时候,家乡沅江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主动打来电话,了解个人基本情况,并表示如果退伍返乡,他们将根据本人意愿积极妥善安置服务好。这让肖畅有了回乡创业致富回报社会的信心,悬在心头的焦虑和包袱才终于放下。
主动靠前对接,精准掌握需求,分类施策帮扶,是让退役军人实现良好创业就业的基础。该市军地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有的退伍军人通过政府积极安置岗位实现就业,但就业后个人所长难以适应岗位所需出现失业;有的组织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但培训内容与就业创业的“一技之长”相差甚远,培训后还得重头开始,等等。
解铃还须系铃人。市委书记瞿海认为,要让退役军人实现从部队营门到社会大门的“无缝对接”,就应从源头找起,搞清楚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能做什么,既要真情关爱,更真心帮扶。
为真正把退役士兵回乡就业的愿景和需求摸清搞准,从每年8月开始,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就提前做好接待返乡退役士兵的准备工作,发放《退役士兵信息采集表》,主动掌握了解退役士兵个人特长、职业爱好和自愿选择技能培训专业等信息;建立退役军人创业人才数据库,及时掌握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跟踪服务;对退役军人创业的重点项目,明确专人负责联系,结对帮扶,让退役军人在建设家乡、就业创业中找到施展才华的平台。
与此同时,他们从组织上扶持、从思想上扶志、从立业上扶路,上下建立起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机制,按照就业安置、技能培训、金融信贷等不同方面完善制度机制,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对退役军人自主创业的,工商部门免收证照等行政事业性收费,对退役军人在农、林、牧、渔等行业创办的经济实体,“开绿灯”免征、减征所得税;设立帮扶资金,对符合培训和扶持条件的退役军人创业项目,由同级财政部门按政策规定安排贴息资金,还可向本级财政、农业、扶贫等多部门申请项目和资金支持。
退役军人高鑫,回乡创业之初就先后遭遇资金瓶颈和技术难题,军分区和当地政府主动对接帮扶,在流转土地、兴建厂房,购买设备,协调解决技术难关等方面一路绿灯。如今,他所创办的金鑫机械厂年产值突破5000万,拥有10余项专利技术,多次荣获省市质量信用一级单位、诚信企业。

社会参与——
广纳社会资源搭建创业舞台
“你有多大的梦想,就给你多大的舞台。”今年1月6日,益阳率先成立湖南省首家市州级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代表处,辖区艾华集团、福中福投资、口味王集团、湖南益阳康雅医院等不少知名社会企业就踊跃加入成为理事单位,主动担负为广大退役军人服务的相关职责,义务提供专业技能技术培训机会和创业就业平台。
这是该市广泛发动社会资源,用优惠政策、企业力量和社会爱心,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提供更多优质服务的创新之举。该市民政部门领导介绍,代表处是一家专门为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提供服务的全市性、联合性、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其目的是搭建政府与社会、军队与地方、退役士兵与用工单位的合作桥梁,为退役士兵就业创业进行培训并给予支持,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和学术交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协助政府部门为退役士兵提供就业创业服务。
海军南海舰队某部退伍的江洪创立了一家拓展基地,专门为企业和其他机构提供专业拓展训练服务,在业务拓展上陷入僵局。今年初,他加入退役士兵服务促进会成为会员单位,代表处积极协调成员单位帮助他们拓展业务、扩大规模,协调安排素质高、有专业特长的近30名退役军人担任教官。不到半年,基地承训规模和教官人数扩大近一倍,完成各类拓展训练人员近1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近3倍。
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既是政府应尽的职责,也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职责。军分区政委张先旺告诉记者,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广纳社会资源,共同参与,实现互补,资源整合,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退役军人的合力。
平台的搭建为有心参与拥军的企业和个人提供了机会。南县境内多家社会企业依托电商产业园庞大的电子信息化资源,为全县退役军人搭建创业就业平台,举办“退役无忧”专场招聘会;同时还组织首届退役军人电商创业培训班,对有创业意愿,具备创业条件的退役士兵开展电商创业技能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信息、开业指导体系化服务,激发退役军人积极投身创业的热情。爱尔眼科启动“关爱退役士兵眼健康”公益活动,安排400多名益阳籍退役军人免费进行眼 健康检查,并为50多名退役士兵白内障、近视手术补贴十多万元。
在全省率先成立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代表处后,今年9月,益阳市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正式成立,成为全市退伍军人就业创业的纽带和中枢。据统计,代表处成立不到1年,就已发展会员单位164家,掌握接洽退役士兵10800多人,协调联系就业3500余人,其中会员单位就业2300余人。

典型助力——
战友互帮互助汇聚致富合力
“如果不是陈书记的帮助,我哪有今天的发展,我们全家都很感激陈书记。”曾服役于广西桂林某部队的谭超退伍后,正是在老兵陈楚如指导扶持下发展种植业,现建有蔬菜大棚8个,苗木种植300亩,年产值200余万元,还为村里10名群众提供就业。退役军人陈楚如返乡后成立渔业和种植业发展有限公司,带领全村退伍军人和村民一起发家致富;担任赫山区泉交河镇菱角岔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把家乡建设成为“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百强村”。
如何扩大帮带面,让更多的退伍军人得到实惠,曾是困扰该市军地领导的难题。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思路:大部分复转军人特别是创业典型素质好、群众威望高,鼓励他们先富带动后富,支持他们担任村支“两委”班子成员或民兵营长,帮助带领其他退伍军人发展产业致富,发挥辐射带动效应,推进向广度扩展。
在益阳,像陈楚如这样创业基础较好、管理能力较强的退伍军人还有不少。随即,军地联合下发通知,大力支持和鼓励退伍军人、民兵骨干在农村工作中挑大梁、唱主角,着力把他们培养成村级班子的中坚力量,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础。在军分区和人武部的支持和协调下,520名退役军人担任村官,帮助2300多名退役军人就业创业,辐射带动了当地6000多名群众发展致富,成为脱贫致富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
我们有一大批像陈楚如这样的优秀退役军人在带头创业致富,帮扶战友中发挥作用。军分区司令员张涛介绍,广大退役军人用军人的精气神闯出创新创业新天地,成为带富群众、构建和谐加速器,既是学习的典型和榜样,激发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的信心和热情;又能积极发挥战友的情感优势,力量优势,互帮互助,助力更多战友创业就业。
一大批退伍军人创业成功后,他不忘感恩家乡,不忘帮助同是退役军人的战友,南县南洲镇退伍军人刘伟自主创业,成功创办了南县瑞光食品加工厂,带动20多名转业退伍军人致富;退伍军人符国平创办益阳金沙钢铁公司,吸纳退伍军人46名为技术和管理骨干;安化县退伍伤残军人陈孝忠创办的永锡胶板厂,为15名退伍军人提供了工作。
同时,他们鼓励退役军人围绕特色农业、市场流通、项目建设搞创业,积极开展以“小运输、小商业、小作坊、小维修、小种植、小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六小”创业活动;动员在外成功创业的优秀军队退役人员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兴办实体。建立退役军人之家,为退役军人创业提供场地、资金和实训方面的支持,重点援助退役军人创业;提出从拓宽创业市场准入条件、落实税费优惠政策、推动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金融财政扶持力度、拓展创业服务途径和营造自主创业良好环境等方面,强化服务保障。
(中国民兵·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