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精准扶贫,有3个关键点应抓住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建伟 赵阳 赵雷责任编辑:杨帆
2018-02-13 15:18

脱贫攻坚,扶志比扶贫更重要——

扶贫先扶志,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山连山,弯连弯,一道山梁一盘山。

从大石桥市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周家镇冯家堡村跃入眼帘:宽阔的水泥路连接家家户户,村部前的休闲广场上,凉亭、太阳能路灯、宣传栏和健身器械一应俱全。

重重山岭间,冯家堡村给人柳暗花明的惊艳之感。

难以想象,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以脏乱差闻名的省级“贫困村”。

“村里的那条路像是一根卡在喉间的鱼刺,阻碍了村里和外界的联系。”村民冯玉俊指着伸向远方的通村柏油路说,这条路村里第一次列计划是10多年前。

以前雨天路不通、黑天路难行,出一趟门坐车来回颠得人肚子疼。这还不算,村里环境卫生差,缺少污水处理设施,严重影响了大家的生产生活,“连外村的姑娘都不愿意嫁过来,一些年轻人为了娶媳妇想方设法把户口迁到大城市。”

冯家堡村何以在这么短时间内实现“华丽转身”?这得益于营口军分区的“精神文明扶贫工程”。

营口军分区政委赵晓峰介绍说,在对口帮扶冯家堡村时,尽管他们给项目、给资金,可贫困群众积极性还是不高。深入了解才发现,长期贫困让有的村民养成了好吃懒做和赌博等坏习惯。

怎么办?他们把扶志作为扶贫的关键抓手,先后投入资金,为村里修建2个文化广场、4个凉亭,还进行路边亮化、修建护坡等工程。

夜幕降临,劳作了一天的农户结伴前往村民文化广场跳起了广场舞,整个山村响起了男女老少的欢笑声。55岁的村民王素燕感慨道:“以前一到晚上就想打牌耍钱,现在都改跳广场舞了,生活方式健康多了。”

这只是冰山一角。困于山、苦于路,这是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连片特困地区普遍面临的脱贫瓶颈。辽宁省军区领导在扶贫中发现,有些村屯自然条件比较恶劣,长期以来基础建设和文化建设欠账太多。

“完善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对于他们走上小康路尤为关键。”辽宁省军区领导告诉记者,他们瞄准瓶颈,携手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多措并举,实施一大批惠民工程,使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有脱胎换骨之变,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

几年来,辽宁省军区先后帮助修建道路62公里、建漫水桥13座、翻建村部7个、建设村民文化广场8个。

路通了,脱贫致富就不难。“要是没有修路,李子种好了也卖不出去。”厉民是冯家堡村的贫困户,一个老实的庄稼人。

以前李子成熟季,到镇里一趟得肩挑背扛,大量时间花在了弯弯绕绕的盘山小道上,起早贪黑赶到集市上也卖不上好价钱。今年上半年,在部队帮助下,村里硬化了20多公里路。“现在,好多城里人直接到村里采摘李子,不愁卖不上好价钱。”厉民喜上眉梢。

最可贵可喜的变化是村民的精神风貌之变、乡风文明之变。岫岩县杨家堡镇邓家堡村贫困户田奇友说:“以前到了农闲时,人一聚、无事干,酒一喝、牌一打,当年挣的那俩钱全用来赌博了,然后第二年再出去打工,回来再赌博,如此恶性循环。现如今,打麻将的少了,唱歌跳舞的多了;喝烧酒的少了,体育锻炼的多了。”田奇友说,有了文化广场,大家见面说话多了,关系也更和睦了。

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辽宁省军区党委信心满满:一定能打赢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