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如何和群众打成一片?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作者:杨小东 龙礼彬等责任编辑:李文慧
2017-07-12 16:09

不信有攻不下的山头

■孟新刚 本报记者 曹 琦

果树剪枝,高伯明在教授村民如何压枝。曹琦摄

近段时间,连日的烈日暴晒,让陕西省吴起县吴起街道办武装部长高伯明吃不好睡不香。他帮扶的郭家畔村贫困户杜成军家里的苹果树刚套完袋,急需一场透地水。忙完手头急事,高伯明顾不得回家,就帮杜成军拉水浇灌果树。

看着挥汗如雨的高伯明,杜成军夫妻俩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杜成军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不能下地干重活,家里的光景过得很艰难。2014年,高伯明与他们结成帮扶对子,高伯明一有时间就赶过来帮他们。给杜成军的果树浇完水,高伯明又急匆匆地赶往下一个贫困户。

郭家畔村位于白于山区。由于山区地表支离破碎,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水极度缺乏,且地下水大部分是高氟水,百姓只能靠天吃水,贫困也就成了压在当地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

1993年,高伯明从部队退伍回来,便一直在农村工作。这让他近距离地接触到了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贫困给乡亲们带来的苦楚。“我要尽我所能,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高伯明在工作笔记上写下这句信心十足的话。

高伯明不是盲目自信。当兵3年,他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获得两次个人嘉奖,还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他有敢于拼搏的勇气和毅力。

陕北干旱少雨,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结出的苹果又大又脆又甜。有着苹果种植经验的高伯明经过多次考察,瞄准了山地苹果种植这一脱贫产业。

但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并非易事。刚开始,几乎没有人敢丢掉世代的生存模式而去尝试种植山地苹果。

“我就不信还有攻不下的山头。”面对大家想脱贫又害怕改变现状的矛盾心理,高伯明拿出了在部队训练时的那股韧劲。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不厌其烦地给村民们讲种植苹果的好处,号召更多的人加入种植队伍。他将有种植意愿的村户召集起来,免费进行果树技术培训。他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只要种植户遇到问题,就第一时间上门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前期的投入渐渐收到了回报,不起眼的山地苹果为村民带来了较为丰厚的收入,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贫困。后来,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了改种山地苹果的行列中。

面对日益良好的脱贫局面,高伯明并未舒展眉头。他知道,单打独斗的种植效益不高,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市场波动等情况,这些种植户“独木难支”,很容易遭受损失,重返贫困。

为降低这些种植户的风险,延安市出台政策扶持,探索政府搭台、企业带动、产业支撑、技术保障的扶贫路子,将分散的种植户统一纳到产业链中,从产品生产、包装、销售,再到运输,全部都有保障。

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伯明主动担起建设该街道苹果种植示范园的重任。他会同果树专家,先后5次到周边县(区)考察,从选苗、拉运到栽植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措施,在示范园共种植大果树1600余棵,成活率高达95%。

几年下来,多管齐下的措施有力保障了苹果种植。当地果农人均纯收入仅苹果一项就达8000元。高伯明也先后获得“陕西省果业明星”“延安市果业工作先进个人”等多个荣誉,成为百姓认可的致富带头人。

面对各种美誉,高伯明向来淡然视之,“咱部队回来的人就是闲不住,干点对老百姓有利的好事实事,心里踏实。”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