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如何和群众打成一片?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作者:杨小东 龙礼彬等责任编辑:李文慧
2017-07-12 16:09

欢迎给咱办实事的人

■本报记者 熊永岭 特约通讯员 刘明奎

葡萄丰收,利光亮到果园了解收成情况。刘明奎摄

“爸爸,利叔叔来了,咱们快去迎迎吧!”6月底的一天,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人武部干事利光亮再次来到辛庄镇侯家台村看望困难学生张继浩。13岁的张继浩一大早就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

2015年3月,钢城区人武部与辛庄镇侯家台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在确定包村人选时,利光亮毛遂自荐:“我出生在农村,贫困村的情况我比较了解!”第二天,利光亮便住进了离城区25公里远的侯家台。

侯家台村共有460户,1386人,其中贫困家庭90户,贫困人口150人,是全区的重点贫困村。面对这样的现状,工作怎么干?对此,利光亮在人武部扶贫会上亮出计划:“先摸清村‘两委’的情况和广大村民的心声,突出重点,逐步推进。”

通过走访老党员,利光亮了解到,该村贫困的原因既有村干部工作开展能力弱的因素,也有村里遗留问题。对此,他利用开会、拉家常、上党课等多种形式,逐一做好村“两委”成员的思想工作,帮他们打开工作思路。

扶贫先扶智。为了增强村民发展致富的动力,利光亮从区委宣传部请了教员给全村党员群众授课,拓宽了群众眼界,打破了村民等靠的依赖思想。为让村民“学习充电”有场所,他筹集了300多册科技文化书籍,创办了一处“文化书屋”。在利光亮的协调下,钢城区人武部为村委会购买了办公用品,粉刷了墙壁,建起了民兵连部。利光亮还和村“两委”成员带头走上村口街头,清理草堆、粪堆、石堆等,绿化了乡村街道,规范了垃圾桶放置,让村容村貌变得更美了。

几年前,村民就开始吃自来水,但由于无钱维修,水管破裂,电费欠账,自来水停了,村民吃水成了难事。后来,利光亮多方筹集资金,付清电费,购买管材,带头挖管道,换阀门,最终把断流的自来水恢复了起来。

一次,在与村民的交流中,利光亮了解到村里有3名特困学生面临辍学。他利用晚上的时间走访,了解情况。没多久,他就发动人武部3名干部,与3名困难学生结成了帮学对子,让困难学生不再为学费发愁。

“输血”管一时,“造血”管长久。对村里的90户贫困户,利光亮为他们引进产业项目,先后向农业局、林业局争取到了獭兔、山羊供应和免费技术指导。在他的建议下,有的农户还选择种植蔬菜和树苗。如今,村民腰包都鼓了起来。

“在扶贫工作中,以心换心最重要。”利光亮还记得,在硬化村头一段路面时,需要占用村民侯某10余平方米的土地,村里怎么做工作,侯某都坚决不同意。在一天吃晌午饭的时候,利光亮抱着饮料,拎着包猪头肉进了侯某的家门,“嫂子啊,我来蹭饭了,欢迎不?”侯某夫妻一看来的是利光亮,连忙说:“当然欢迎,你可是来给俺们办实事的人!”吃着饭,利光亮就把修路的好处跟侯某夫妻谈了个透。饭没吃完,侯某夫妻就表态:“修路占地用多少就是多少。”

3年来,村里改厕工程、药材种植、景观树基地立项、老年免费查体等等,这些好事侯家台都没落下,村民们幸福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多了。

据该村“两委”成员介绍,在利光亮的引导下,村民兵连还开展了“一兵带一户、一连带全村”“富户带穷户、先富帮后富”活动,村里的致富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呈现,村子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了双赢。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