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地协力破解退役士兵安置难题

来源:国防报作者:■张秋文 陈继涛 本报记者 黄长刚责任编辑:郝思嘉2015-06-24 00:17

“营口模式”的时代密钥

——辽宁省营口市全面推动退役士兵安置纪事


    营口市组织退役士兵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孙坤衍摄 

作为东北亚地区极具发展竞争力的现代化港口城市,辽宁营口的230万人民有着众多值得他们引以自豪的硕果。

进入新时期,营口军地着眼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建设思路,把退役士兵安置工作作为基础性工程精耕实夯,让退役士兵安置的“营口模式”成为这座城市又一亮丽名片。

6月上旬,记者走进这座滨海之城,探寻他们军地协力破解退役士兵安置难题的时代密钥。

■全过程引导——

五个一送就业通知书

作为兵员大市,营口市退役士兵就业安置压力大,个别用人单位“前门接收,后门下岗”“安排工作无岗位,扶持就业无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给军队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负面影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营口市市长葛乐夫告诉记者,让退役士兵掌握终身受益的技能本领,是他们做好就业安置工作的着力点。基于这一理念,营口军分区联合民政、劳动等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就业培训网站、劳动力市场、社区宣传平台等,深入开展一封公开信,举办一次有家长参加的座谈会,开辟一条政策咨询热线,请成功就业典型做一次报告,参观一次企业港口等“五个一”系列活动,深入宣传动员退役士兵参加由就业安置部门统一组织的免费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2014年年底,他们还充分利用短信、微信、微博、营口新闻网、电视滚动字幕等平台公布退役士兵就业信息,偏远乡镇还利用订单信息送上门等做法,实现退役士兵与订单、与企业、与定点培训学校“零”距离对接。4月18日,营口市退役士兵就业专场招聘会在辽河大剧院举行,进场的40多家企业累计提供用工订单2800余份,900多名退役士兵一次性签单473人,签订就业意向312人。

■全方位培训——

两条路送就业敲门砖

军分区在调研中发现,相比有维修技术的,在作战部队操枪弄炮的退役士兵安置难度相对较大。军分区政委李军介绍说,为了让每名退役士兵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军分区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地方安置部门给退役士兵安排了“两条路”,实现用人与就业同频共振,双赢互利。

一条路是利用企业施训,主要是针对有一定技能基础又不想改换工作的退役士兵安排的,直接由对口企业来强化专业技术,经企业考核合格后,直接上岗;另一条路是借助社会力量联合办学,政府安置部门根据退役士兵需求制定培训计划,与省市教育劳动部门所属的计算机学校、驾校、职工技校等单位建立联合培训关系。

记者从营口劳动部门获悉,2015年他们确定的4所定点培训机构都是政府认定的,选派具有专业资质的教师任教,确保学员3到6个月学到一技之长,合格者颁发《职业资格证书》和《技能培训证书》,做到培训、推荐、安排就业一站式服务。

据统计,近年来有4027名退役士兵参加家电维修、驾驶、气电焊接、钳工、电工等专业技能培训。参加普惠制和学历+技能+就业型技能培训的343人中,获初级以上技术证书的占95%。某企业人事部负责人说,“经过培训的退役士兵不但素质过硬,还有企业需要的一技之长,我们用人单位愿意接收。”

■全视角跟踪——

三保险送就业金饭碗

就业安置,一方是企业,一方是退役士兵,政府安置部门一手托两家。如何让退役士兵找到合适的婆家,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特长?营口市民政局领导介绍说,安置部门除了加大对退役士兵的培训力度,还坚持跟踪问效,确保把退役士兵“扶上马还送一程”。

他们从培训开始,就指定专人做服务管理工作,建立退役士兵人才库和就业台账,并以市场为导向展开调研,掌握退役士兵需求。同时,督促培训学校对学员学籍、花名册、出勤表、考核考试成绩单等进行实名制管理,并在培训后期,由培训机构与准入单位做好对接情况反馈。退役士兵就业上岗后,由军分区联合民政、劳动、教育等部门对退役士兵的培训合格率、就业率,学员满意率等进行跟踪调查。

营口市各级政府下大力气抓好专业技能培训,给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退役士官谢林高在中集车辆集团焊接技术大赛中获第二名,企业为他提高工资一档。鞍钢汽运五公司和中集车辆集团也因重视退役士兵安置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并作为明星企业享受到政府多项政策优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