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网上影院”,军营电影放映员会“下岗”吗?
上士倪光飞的“绝地逆袭”
■段江山
网络自问世以来,一直在扮演着一个“颠覆者”的角色,形象又典型的事例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那个段子:手机当电脑使,电脑当电视看,电视成了摆设……网络进军营,军队“八大员”之一的电影放映员,也遭遇了“职业危机”——
广西军区某边防团去年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89%的官兵早已在网上看过团队组织观看的电影,而在两年前这个数字还不满20%。不少战士吐槽集体看电影:“在网上都看过了,还组织观看,浪费时间。”“放的电影不好看,还不如打场球出出汗。”
看到这样的结果,已经在团里当了9年电影放映员的上士倪光飞,虽然极不情愿,却也不得不认真思考“下岗”的问题。
转眼一年过去了。今年6月5日晚,广西军区某边防团大礼堂放映电影《智取威虎山》,放映员还是倪光飞。
一部半年前就已在地方院线热映的“老”电影,再拿出来放,还能吸引官兵吗?倪光飞自信满满:“别看电影算不上新,但要说看电影,特别是像《智取威虎山》这类战争题材大片,还是在大银幕下看才过瘾。再说,我们还有加映的‘猛料’,不怕官兵不喜欢!”
果不其然,放映刚结束,官兵们就热热闹闹地议论起来:“场面大、特效强,值得一看!”“英雄故事新包装,看得人血脉贲张!”“咱们团的‘微电影’也不错,我们巡逻时翻山越岭钻老林子,不比杨子荣差!”……
让官兵们兴致颇浓的“微电影”,就是倪光飞所说的“加映猛料”。追着倪光飞一探究竟,他却先从自己这个电影放映员曾经的“美好时光”打开了话匣子。
“虽然边防团联通军事综合信息网比较早,但直到大前年,多数营连也只有三五台联网电脑,还主要用来办公,不可能让大家拿来看电影。”倪光飞解释说,“那时候,电影片源主要来自总部每月下发到团机关的DVD光盘,战士们想看电影,全靠我带车带设备去各营连挂幕布露天放映。”
那时,倪光飞每周都带着设备去不同营连放电影,音响和幕布还没布设好,战士们就已经围拢过来。每年去新兵营放映《冲出亚马逊》,都会收获战士们的掌声和欢呼。2009年放映《惊天动地》,好多战士看得直抹眼泪。
变化发生于近3年部队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2012年,总政在广西边防一线营连试点安装多媒体卫星接收机,定期通过卫星信道将电影资源传输到边防一线。2013年,全团哨所接通军事综合信息网。2014年6月,机动营网络室建成投入使用,全团所有营连都有了自己的网络室。
这一连串“大事件”让官兵们上网看电影成为现实,倪光飞这个电影放映员自然不再好干了。眼看着自己“人气暴跌”,倪光飞发帖感叹:我被网络逼到了“墙角”……
网络时代,军营大银幕电影何去何从?
“电影放映员也不能当逃兵。”倪光飞暗下决心。既然网络将小众化个性需求极致放大,那就以个性需求为突破口。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他主动担任团政工网的影视频道管理员,及时发布最新影视信息和资源链接,并发起“你最想看的电影”网上投票,动态跟踪官兵观影兴趣变化,根据官兵建议制定电影放映“排片表”。
服务基层营连,也一改过去放露天电影的模式,将部分影片移到室内放映,利用连队学习室、投影仪、数字放映机等构建小型“影院”,最大限度确保放映效果和观影体验。为了提升官兵观影参与度,倪光飞还在团政工网建立“影视快评”论坛,邀请战士做客该团的“战士TV”电视台,分享观影感受,不少战士因此成了忠实影迷。
微视频在网上非常流行,倪光飞也尝试着开发原创军营微电影,让身边战友也过回“主角瘾”。他主动找擅长摄影摄像的团俱乐部主任魏广合作,从战士们的日常生活中找素材,用镜头语言对戍边生活进行再创造。每次放映完国内外大片后,倪光飞都要播放一部原创微电影,赢得一片赞扬。去年,该团微电影《班长替我写情书》还获得广州军区微电影大赛二等奖,并在广州军区政工网长期展播。
一年的时光流转,见证了一名电影放映员的“转型”心路:强化官兵主体地位,将单向的放映电影升级为一种交流互动;把镜头对准基层官兵,给单纯的“高大上”融入缤纷的“小清新”,用艺术因子实现官兵、兵兵对话。“电影是造梦的艺术,军营网络微电影则让官兵梦想成真。”
(《解放军报》2015年6月19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