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树义说,“一位合格的医生必须具备深厚的医学功底、善良的心、高尚的道德水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总结起来就是,良心、责任心和爱心,有了这三心你才是一个好医生。”
近些年,高压氧科从原来的战创伤、急性二氧化碳中毒、神经损伤疾病、厌氧菌感染等,扩展到100余种疾病,涉及内科、外科、专科以及老年医学、运动医学等疾病。参与制定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分会“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治疗指南”。目前,该科一氧化碳中毒的治愈率达98.1%,总有效率99.38%,病死率仅为0.62%。
高压氧科还先后开展了“高压氧结合舱内给药治疗难治性耳聋”、“先天性脊柱侧弯术后脊髓损伤的高压氧治疗”、“脑复苏的早期高压氧治疗”、“肝脏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高压氧治疗”、“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高压氧治疗”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军民本就一家亲。潘树义带领高压氧科走出一条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他们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展“大深度饱和潜水作业人员生理、心理与作业能力评估关键技术的研究”。该科还与航天部联合设计并研制了变压式多功能气动呼吸机并应用于临床,解决了重型颅脑损伤并气管切开术后呼吸衰竭患者及时、有效地进行高压氧治疗的问题,增加了高压氧舱内救治手段,有力推动了高压氧科科研能力再上新台阶。
担任学科带头人以来,潘树义在国内首家成立高压氧科危重监护病房和高压氧舱重症抢救单元,制定“军队等级医院高压氧科检查标准”,形成了“军队高压氧治疗适应征共识”,完善相关制度、操作规程和抢救预案共100余项,参入完成国家标准“急性二氧化碳中毒治疗指南”。
近些年,他个人荣誉等身。担任中华高压氧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军高压氧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国际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
在海军总医院全军高压氧治疗中心,记者看到1977年叶剑英元帅为该科题写的“高压氧科”牌匾被悬挂在中心门口,潘树义说,这是镇科之宝,它既见证了历史,也承载着希望。如今,潘树义带领海军总医院高压氧科团队聚焦服务官兵,造福百姓,在科学发展道路上破浪前行,努力打造一个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高压氧中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