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烈日炎炎,谨防高温中暑
【镜头回放】烈日当头,空气中不时袭来阵阵热浪。执勤哨兵小刘头顶钢盔、身着防弹衣,荷枪实弹坚守在哨位上。突然,小刘觉得一阵眩晕,一个踉跄摔倒在地。一同站岗的小李连忙将其扶至阴凉处,并叫来军医诊治。军医检查后告知,小刘因为长时间受烈日暴晒,面色苍白,浑身发烫,体温高达39℃,呈现出明显的中暑症状。
【军医解读】中暑是由于长时间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中工作,人体体内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导致机体体温调节发生障碍的一种急性疾病。我国夏季普遍高温,执勤哨兵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站立,非常容易中暑。中暑的常见症状有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严重的可出现剧烈头痛、昏厥、痉挛等情况。中暑发病速度快,瞬间就可能导致严重症状。除了高温、烈日暴晒外,工作或训练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劳累等均为引发中暑的常见诱因。
【为您支招】执勤哨兵要注意做好中暑预防工作,执勤时,有条件的要支好遮阳伞,涂抹防晒霜,避免强光灼伤皮肤。勤换执勤班次,注意避免过度疲劳。尤其是10时至14时,应及时轮换岗哨,且每岗执勤时间不宜过长。
站岗执勤前后都应及时补充水分,喝500-600ml淡盐水或者含电解质饮料。执勤哨兵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宜食用高脂厚腻荤腥、辛辣食品,适当增加绿豆汤、西瓜、桃子等防暑饮品和水果。
执勤时,应将清凉油、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油精等防暑药品放置于医药箱,就近放置,以备急需。执勤完毕后,不要贪图一时凉快而用凉水洗头或冲凉,避免强烈刺激身体引发中暑。
发现中暑患者,应尽快将其转移至通风阴凉处休息,解开其衣扣和腰带,给其喝些淡盐温水,可用冰袋、冷水或浓度为50%的酒精为其擦拭身体进行物理降温,并及时送医院治疗。
雷声隆隆,当心雷电击伤
【镜头回放】8月上旬的一天,驻训地域突然乌云密布、雷声四起,道道闪电在不远处炸裂开来,一场狂风暴雨就要来临。正在执勤的该团三连列兵小邓心惊胆战,想要使用对讲机呼叫值班室,被班长刘沛文及时制止。刘班长告诉小邓:“雷雨天气切忌使用手机和其他无线电通信设备。”随后,刘班长和小邓迅速披上雨衣,并迅速转移至安全位置继续加强警戒。
【军医解读】雷电俗称闪电,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其危害形式最常见的是直击雷和感应雷,直击雷就是直接打击到物体上的雷电,感应雷即通过雷击目标旁边的金属物等导电体,间接打击到目标上。战友们在雷雨天警戒巡逻过程中使用手机或对讲机通话时,要注重预防感应雷。通常,雷电电压可达几万伏至几百万伏,瞬间电流可达几十万安,被雷击的物体会燃烧。人体若被雷电击中,可致心脏和神经麻痹,心脏停止跳动,也可致脑神经受损,抑制心跳和呼吸中枢,几分钟内就可致死。
【为您支招】雷雨天气,如果执勤官兵身处空旷地带的树木、孤立的岗亭等高大物体旁边,应马上离开,转移至安全地域。如果来不及离开,则须与高大物体至少保持3米远的距离,并披上雨衣,立即蹲下,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头,因为头部最易遭雷击。如果巡逻地点远离营区,不可慌乱狂跑,可躲在沟渠、洞穴、低洼地和峡谷地等地势较低处,不要在高树、巨石和悬崖等下面避雨,小心避开地面较高的部位。不要使用手机、对讲机和其他无线电通信设备。远离岗亭、铁杆遮阳伞、金属标识牌等金属物体,水壶、枪支等不要贴身。
驻训部队应在执勤哨位、野战油库及弹药库等重要目标附近设置避雷塔。明确野外驻训地域容易遭雷击的活动区域,加强对执勤哨兵防雷、避雷知识及意外遭遇雷击后急救常识的学习宣传,帮助执勤官兵掌握遇雷击时避险、自救互救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