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艾滋病日】如何成为“艾滋病”绝缘体?

来源:解放军第302医院责任编辑:马依
2016-12-01 15:36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底,我国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患者共57.5万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大学生感染人数增加明显,以北京市为例,大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每年新增100多例。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口号是“携手抗艾,重在预防”。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第302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王福生主任教你如何成为艾滋病的“绝缘体”。

艾滋病病毒最喜欢什么?

艾滋病病毒最喜欢在人体内玩拼图游戏,它一旦进入人体,就会伸出“雷达触角”快速侵入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反应的关键免疫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细胞),不断漫游复制、繁衍生息,扩大自己的病毒军团。当病毒达到一定数量,辅助性T淋巴细胞被破坏殆尽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被彻底摧毁,造成“免疫缺陷”。这时,一些本与人体和平共处的非致病菌,借机乘虚而入。

准确地说,夺走艾滋病患者生命的“罪魁祸首”并不是艾滋病病毒,而是艾滋病病毒引起的各种机会性感染,所以艾滋病的学名叫做“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最怕什么?

离开了人体,艾滋病病毒什么都怕,它在人体外只能存活数小时至数天。在56℃的条件下,30分钟就会灰飞烟灭;75%的酒精、0.5%的次氯酸钠、0.3%的双氧水、0.5%的来苏、0.1%的家用漂白粉等一般消毒剂都可以将其置于死地;我们日常吃的油盐酱醋和胃里分泌的胃液也能轻而易举地将体外的HIV病毒消灭。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会被传染吗?

与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在一个教室里上课,共用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礼节性亲吻拥抱,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握手,共同就餐等都不会被传染。并且,艾滋病病毒也不会通过马桶圈、电话、游泳池、浴池等公共设施及咳嗽、打喷嚏、蚊虫叮咬等进行传播。

艾滋病是否无药可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艾滋病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提出的鸡尾酒疗法,将艾滋病这一世纪瘟疫变成了可治疗可控制的传染病,此疗法在全世界普遍使用后,艾滋病患者的病死率已从近100%降至20%以下,艾滋病也由致死性疾病慢慢转为和病毒性肝炎一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只要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定期检测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数量、病毒载量、肝肾功能,并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按时按量服用抗病毒药,艾滋病患者体内的HIV病毒虽然无法被彻底清除,但其中80%的人能成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长期携带病毒继续生存。

另外20%接受鸡尾酒疗法效果不明显的难治性艾滋病患者,也可以通过抗病毒联合生物技术进行治疗,升高体内辅助性T淋巴细胞数量的同时改善免疫微环境,促进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重建,进而延缓病情进展,控制病情恶化。

如何成为艾滋病的绝缘体?

艾滋病病毒通过性生活、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进行传播,只要平时多了解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洁身自爱、树立健康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禁止卖淫嫖娼行为,不和多名性伴侣发生没有保护的性行为,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就牢牢把住了病毒进入人体的关口,就能成为艾滋病的“绝缘体”。

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从我做起,自觉远离艾滋病危险隐患、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用实际行动成为预防艾滋病的有效“疫苗”。

国家、社会、医疗机构、个人齐动员,建立一张覆盖全国的艾滋病防治立体网络,艾滋病这三个字将不再可怕,艾滋病也将离人类越来越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