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3日电(记者张晓茹)凭借细胞自噬机制研究成就而获得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近几年来一直是诺奖的热门人选。那么,细胞自噬是什么?细胞自噬对人体有哪些作用?研究细胞自噬能为人类带来什么福音?
细胞自噬,是一种细胞自身成分降解并回收利用的基本过程。通俗地说,细胞可以通过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也可以降解一些毒性成分以阻止细胞损伤和凋亡。
“自噬”概念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当时研究人员就发现,细胞能够将自身成分用膜包起来,形成囊泡并运送到溶酶体(细胞中的小隔间,可以降解细胞成分),从而将其降解。但有关机理一直不为人知。大隅良典的重要成就是利用酵母开展实验,发现了对细胞自噬机制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因。基于这一研究成果,他随后又阐明了自噬机制的原理,并证明人类细胞也拥有相同的自噬机制。
细胞自噬近年来受到热捧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在于其与疾病相关,能用于抗衰老方面的研究。细胞中的受损蛋白质积累是生物体衰老的一个重要特征。而细胞自噬可以担任一个合格的“质检员”,消灭受损的蛋白质,以对抗衰老带来的负面影响。大隅良典的研究成果让人们明白了细胞自噬的关键基因和运作机制,有助于人类更好了解细胞如何实现自身的循环利用,从而找到抗衰老的办法。
细胞自噬对肌体健康的意义很大。细胞自噬过程能快速提供能量,为细胞成分更新提供原材料,因此在细胞应对饥饿或其他挑战时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如果发生了感染,细胞自噬还能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胚胎发育和细胞分化也都离不开细胞自噬。
而如果细胞自噬基因发生突变,那么身体也会“亮红灯”。现有研究表明,细胞自噬突变与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等有关联。细胞自噬突变还会引发一些基因疾病以及癌症。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借助大隅良典的成果,研究出可干扰细胞自噬的药物,是治疗上述疾病的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