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科普:20岁应开始胆固醇检查 不建议保健品降脂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谭敏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7-12 14:38

2. “坏”胆固醇

当你吃下过多脂肪,尤其是动物脂肪,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就会升高,它从肝脏携带胆固醇到全身组织,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的共同促发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就会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期的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推手,所以称低密度脂蛋白为“坏胆固醇”。

3. “好”胆固醇

高密度胆固醇扮演着清道夫的角色,他会将周围组织多余的胆固醇送回肝脏处理,排出体外,高密度脂蛋白增多,动脉壁被胆固醇囤积的机会就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就随之下降,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所以高密度胆固醇被称之为“好胆固醇”。

4. 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超过正常上限,也可以认为是高脂蛋白血症。可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继发性高脂血症指继发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原发性高脂血症是原因不明的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中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高密度脂蛋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临床主要用控制的为低密度脂蛋白,其控制目标值根据疾病危险分层不同而不同。目前也有研究表明,尽可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男≥45岁,女≥55岁),吸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4mmol/L,体重指数≥28kg/m2,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

5.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官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血管病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种。习惯上称为“动脉硬化”的多是指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之所以叫“粥样硬化”,是因为在动脉血管内聚集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

动脉硬化可累及几乎所有血管,累及大血管可引起明显的症状。高脂血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重要因素之一。动脉硬化引起心脏血管严重的狭窄就是冠心病,引起脑血管严重狭窄就是脑梗塞,下肢血管严重狭窄会引起疼痛甚至坏死以至于截肢。

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多是缓慢的,可能会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过程缓慢、难以觉察,一旦出现症状,可能就是已经引起严重的甚至难以逆转的后果。研究表明,调整血脂的治疗,是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低密度脂蛋白每增加0.26mmol/l(10 mg/100ml),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10%。高密度脂蛋白每增加0.13 mmol/l(5 mg/100ml),冠心病的危险性减少10%。

5.影响胆固醇水平的因素

(1)不可改变因素。遗传: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特殊的遗传性高胆固醇水平疾病,发病率约1/500,常导致早发心脏疾病。即使没有遗传性高胆固醇血症,基因也在影响血脂水平方面起重要作用。年龄:随年龄的增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加。男性在45岁以后,女性在55岁以后处于较高的危险中。性别:女性在绝经后低密度胆固醇水平增加。这些因素引起的胆固醇水平改变,可以用他汀类等药物治疗。

(2)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改变的。饮食:食物中的两种成分增加LDL胆固醇水平,饱和脂肪(大多数食物中所含的动物性脂肪)与胆固醇。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与胆固醇是人群中高胆固醇水平和高心肌梗死发生率的一个原因。尽管最近美国在其膳食指南中取消了对饮食中胆固醇摄入的限制,但在我国,还是需要继续提倡对外源性胆固醇摄入的限制。体重:超重者患病风险明显增加。运动和锻炼:规律的有氧代谢运动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同时升高高密度胆固醇水平。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