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水成像”诊断内耳疾病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王颖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6-10 09:21

内耳结构复杂,也被称为迷路,全部埋藏于颞骨岩部骨质内,介于鼓室与内耳道底之间,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膜迷路由膜半规管、蜗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外有骨迷路包绕,膜迷路为一封闭管道,管内充满内淋巴液,且膜迷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叫做耳蜗是听觉器,另一个叫做前庭是平衡器。

内耳在人体的听觉当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人体接受的外在声音进行加工后转换为神经冲动,并将其传达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是人体能够对外在声音信息做出反应的关键器官。一旦内耳发生病变,出现结构或者功能上的异常,极易影响人的听力,造成各种不便。

由于内耳结构细小复杂,位置特殊,所以实体解剖标本的获取比较困难。高分辨率CT成像对骨质显示较好,但只能显示骨迷路及内听道的骨性结构,对于耳蜗膜迷路的显示及耳蜗纤维化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给内耳疾病的诊断带来了困难。

正常内耳,三个半规管经任意角度旋转,均能清晰、完整的显示,呈“C”型(绿色箭头);耳蜗呈“蚊香”状盘绕两圈半(红色箭头)。

随着磁共振水成像扫描技术的开发应用,内耳水成像成为可能,并且弥补了CT对于膜迷路显示的不足。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是利用膜迷路内的淋巴液及内听道中的脑脊液具有长T2特征的缓慢流动液体成像,进而达到内耳成像的效果。且磁共振水成像不用注射药物就可成像,这一点也使磁共振成像技术更加安全。

膜迷路积水病人,半规管粗细不等(紫色箭头)。

MRI水成像技术能够很好的显示双侧内耳膜迷路的精细结构,之后应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加工剪切与放大,可将内听道结构勾划出来,获得清晰内耳图像,以任意角度、多方向观察,清晰、立体显示膜迷路、内听道等结构和解剖关系,有利于发现畸形和迷路形态改变,可以直观地显示先天性的发育异常,以及了解内耳发育不良的程度和部位,可以为内耳显微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解剖依据及准确的定位定性信息,尤其对耳蜗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发挥重要的作用,包括排除手术禁忌证以及可能存在的正常变异等,并且协助耳科医生制定合适的手术计划。目前此项检查是术前必不可少的有效影像检查手段。

MRI成像能够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同时对机体不产生任何不良副作用,因此是内耳疾病有效可靠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为内耳疾病的治疗提供良好的诊断平台。(王颖 解放军第306医院医学影像科磁共振室)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