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这个听上去难登大雅之堂的毛病,已成为很多人的“难言之隐”。此前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每10人中就有1人为便秘患者。在医院就诊的患者中,约75%属于慢性便秘。本文就便秘基本知识作一简介。
一、什么是便秘?
在成人和小孩中,便秘(constipation)非常常见,症状可能不同,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排便频率减少,一周内大便次数少于2~3次,或者2~3天才大便1次;
2、粪便量少且干结;
3、排便困难;
4、排便不尽感。
也有少数人平常2~3天才解大便1次,且大便性状正常,此种情况不应认为是便秘。对同一人而言,如大便由每天1次或每2天1次变为2天以上或更长时间大便1次时,应视为便秘。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饮食中缺乏足够的纤维;服用止痛剂或止吐等药物;一些疾病状态也可以引起便秘,如多发性硬化或帕金森病等。便秘可反反复复,持续时间数周到数月不等。超过6个月即为慢性便秘。
二、哪些人容易便秘?
1、老年人;
2、女性尤其是在怀孕期间或分娩后;
3、术后病人;
4、使用止痛或抗抑郁药物的人;
5、收入较低人群。
三、便秘的诊断
诊断便秘要基于症状和体格检查。如出现以下表现,就要去医院进一步诊治:
1、重度便秘;
2、不可解释的体重丢失;
3、便中带血;
4、排便习惯改变超过2~3周。
就诊时应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药物,医生会针对具体情况选择指检、粪便常规、X线、结肠镜或者MRI等检查。
四、便秘的防治
1、如果可能,应该停用导致便秘的药物,当然前提是必须经医生允许。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则终生受益。肠道在清晨比较活跃,餐后也是比较活跃的。不要忽略身体的排便信号,有便意时应及时如厕,通常早餐后排便较容易,但是其他餐后排便对养成规律排便也是有益处的。
3、增加饮食中的膳食纤维可以改善或消除便秘。推荐每天摄入纤维量约20~35g。可以通过蔬菜和水果获得膳食纤维,也可以使用一些膳食纤维产品,如车前草、甲基纤维素、多羧钙和糊精。应该每次少许增加纤维补充剂,以避免腹胀或排气,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很好的耐受纤维补充剂。
4、便秘时应少吃不含或含纤维少的食物:包括奶酪、炸土豆片、快餐、冰激凌、肉类、冷冻食品或零食、微波加工食品等。
5、生物反馈法:对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便秘患者,长期疗效较好。生物反馈治疗可训练患者在排便时松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时腹肌、盆底肌群活动协调;而对便意阈值异常的患者,应重视对排便反射的重建和调整对便意感知的训练。训练计划并无特定规范,训练强度较大,但安全有效。对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应优先选择生物反馈治疗。
6、非处方药物调节: (1)容积性泻剂——有腹胀、腹痛等不适;(2)渗透剂泻剂——老年人、心肾功能不全的人慎用;(3)便软化剂——适用术后或产后;(4)润滑剂泻剂——适用于肛门直肠堵塞;(4)刺激剂泻剂——上述药品无作用时可选用。
不推荐应用含有酚酞的泻药,因为其可能会增加患癌症的几率。如果泻药应用时间较长或不应用泻药就无法排便,应及时就诊,逐渐停用泻药。
7、处方药物治疗:(1)氯离子通道激活剂——肠易激综合症或先天性便秘;(2)鸟苷环化酶C激动剂——肠易激综合症或先天性便秘。
8、手术治疗:对严重顽固性便秘上述所有治疗均无效,若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型便秘、病情严重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的远期效果尚仍存在争议,选择应慎重。(林海冠 崔彦 解放军第306医院普通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