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科普:紫外线治疗的那些事儿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作者:李茜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6-04-03 09:00

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用三棱镜观察日光可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7种颜色,证明白光是由不同颜色,既不同波长的光线构成的,他出版了《光学》一书。19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Hershel发现了红色光线之外有热作用的光线,称之为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Ritte对这一发现极感兴趣,他坚信物理学事物具有两极对称性,既然可见光谱红端之外有不可见的辐射,那么在可见光谱的紫端之外也一定可以发现不可见的辐射。人们当时已知道,氯化银在加热或受到光照时会分解而析出银,析出的银由于颗粒很小而呈黑色。Ritte用一张纸片蘸了少许氯化银溶液,并把纸片放在白光经三棱镜后七色光的紫光的外侧。过了一会儿,他观察到蘸有氯化银部分的纸片变黑了,说明这部分纸片受到了一种看不见的射线照射。这种在紫色光线之外可使氯化银变黑的光线,称之为“紫外线”。

紫外线波长400~180nm,在光谱中波长最短,因而其光子的能量大且光化学作用强,较红外线、可见光具有更多更复杂的生物学效应。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阳光的杀菌作用主要是借助于紫外线。不同种类的病原菌对化学杀菌剂和物理消毒的抵抗力有相当显著的差别,但是对紫外线的抵抗力却差异很小。结核菌是抵抗力较强的细菌,然而,用紫外线照射10分钟即可杀死。也许是出于对紫外线的崇拜,2006年,美国科特维莫导演了一部名为《紫外线》的动作科幻电影,故事描述了21世纪的末尾,由于科技与文明的高度发达,一部分人类因为感染了“变种血友病源”突变成了“吸血一族”,他们具有非凡的速度、强悍的耐力和高度发达的智慧和人类文明对抗。影片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保护人类的英雄,她的名字叫紫外线(Utravolet),她有着惊艳的外表、火辣的身材和与“吸血一族”对抗所特有的本领,单枪匹马去战斗,完成一些普通人类无法挑战的高难度任务,最终战胜了吸血一族。

以上关于光物理学的进展,为之后的人工光疗法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1890年乌克兰一工厂的医师艾瓦莱德利用电焊用的电弧发光治疗疾病,并最早报道了电弧辐射的治疗作用。1896年,丹麦医生芬森制成了碳棒弧光灯用于治疗,其提供的治疗方法和经验,推动了光疗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人工光疗设备的研制取得了很大进展,产生紫外线的高压汞灯、低压汞灯、低压汞荧光灯等设备研制成功,保证了紫外线生物学作用系统深入的研究和紫外线防治应用的广泛开展。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