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医界 不留遗憾
1978年,从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的刘长庭,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解放军总医院南楼临床部呼吸科工作。
“当面对生命的时候,你必须用心。”从事临床工作37年,刘长庭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刻苦钻研,用心跟着老专家学,虚心向同事学,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如COPD、肺炎、肺癌及呼吸危重症等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独到的诊治方案。
随叫随到,此生不渝。2004年的“五一”节,在家休息的刘长庭接到“速来”二字的传呼,2分30秒后,他就已经到岗。这只是刘长庭参加的成百上千次抢救中的一个缩影,只要有需要,他总是争取第一时间到达抢救现场。
“细节决定成败”,这是刘长庭时常对自己和学生说的一句话。多年的积累不仅让刘长庭拥有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养成了严谨细致的作风。刘长庭就是用这种“细致”书写着自己对医疗保健事业的无限忠诚。
一位83岁患者咳嗽2个多月,且病情逐渐恶化,经常大口大口地咯血,彻夜无法入眠,整个人完全垮掉。经过反复检查,发现患者肺部有阴影,被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症并感染”,给予了抗感染、止血、止咳等药物治疗,可1个月过去了,病情并没有好转的迹象。“是不是入院时的诊断有问题?”,以往的临床经验使刘长庭对患者的诊断产生了疑问,“不行,要再仔细查一查。”刘长庭反复询问病史,细致比较入院前及治疗中的每张肺部CT,并查阅了大量资料,提出患者可能是过敏性肺曲霉菌病。他马上调整了治疗方案,很快在患者痰中多次找到了肺曲霉菌。他的判断得到了证实,经过对症治疗,患者咯血的症状很快消失了,2个月后顺利出院,4个月后肺部阴影完全吸收。
细致,减轻了患者的病痛;细致,赢得了家属和同行们的信任与赞誉。一位被诊断为“肺癌”的患者住进了南楼,情绪极为低落,常常考虑后事的安排。刘长庭接诊病人后,从头到尾地翻看患者病历,反复比对历年来的20多张片子,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病人过去两肺有陈旧性病灶,支气管壁虽然狭窄但很光滑,这应该不是肺癌,而是支气管内膜结核。”消息传来,患者情绪非常激动,在刘大夫的精心治疗下,病人不久顺利康复出院。
2006年9月27日,北京八达岭长城,一场喜庆的婚礼正在热烈地举行。然而,三个星期之前,新郎的父亲——一位90岁的患者却还躺在解放军总医院南楼的病床上,以为自己将永远看不到心爱的小儿子踏上红毯的那一刻了。主任医师张晓军为笔者讲述了刘长庭主任与患者的这个感人故事……。那是2006年9月初的一天,患者由急诊科转入南楼呼吸科重症监护室。当时,患者双肺纤维化、双肺肺炎、心衰,已经做了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治疗。“你一定要亲眼看到儿子的结婚典礼啊,爸……”,儿子趴在父亲病床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患者的小儿子一直在美国读书,毕业后留在了美国工作,因为忙于事业,婚姻大事一拖再拖,也成了他的老父亲的一块心病。后来,儿子终于找到了知心人,吉日也已择好,就在这个节骨眼上,父亲住进了重症监护室。“还有三个星期,我们一定努力争取让患者出现在婚礼的现场!不能让患者和自己都留下遗憾!”刘长庭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在别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并冷静沉着地制定了治疗计划。他每天都花大量时间观察患者病情,及时调整用药和治疗方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患者奇迹般地康复了。当患者出现在婚礼现场时,很多人都激动地掉下了眼泪,而此时的刘长庭又默默地投入到了另一场新的抢救中。南楼呼吸科杨晶、高艳红两位护士长回忆起当时治疗的情景依然是感慨万千。
刘长庭担任南楼呼吸科主任期间(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带领全院编制最大的科室,首先提出科室十条文化理念、临床科学服务工作十条规则、科室激励机制,还谱写了南楼呼吸科科室之歌;建立了老年呼吸病亚专科,并加强了呼吸机室、血气分析室、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实验室等建设;举办了全国和北京市老年呼吸病学术会议等二十余次,既为老年呼吸病学同行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也扩大了南楼呼吸科在国内的影响力,同时也提高了科室学术地位;科室所做的课题、获奖、发表的SCI收录论文的数量显著提高。2009年南楼呼吸科被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评为全军保健干部工作先进集体,患者满意率达到了99.86%。学科评估同行专家认为,他所带领的科室是国内老年呼吸病学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