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进军营 多少变化待盘点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勇伟 马拉松 陈豪责任编辑:康哲
2016-02-05 03:05

智能手机进军营 多少变化待盘点

■勇 伟 马拉松 本报特约记者 陈 豪

即将过去的羊年,是充满变化的一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智能手机,终于获得了“入营许可证”。小小智能手机,连着千家万户、千军万马,传递千言万语,影响并改变着军营。

古人说,无新亦无旧。智能手机来了,有些曾经习以为常的物事,如今渐渐离我们远去;有些曾经遥不可及的憧憬,如今已成为军营生活的一部分。

“昨天只是今天的回忆,明天只是今天的梦。”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昭示着时代的进步。手中的工具变化了,心中的温度会变吗?春光已近,万象更新,就让我们一起盘点军营里的新与旧。

——编 者

昨天:IC卡电话排队打

今天:视频通话“面对面”

杨钊是中国首支维和步兵营政治教导员,前不久他带领部队在南苏丹任务区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后凯旋,维和步兵营被上级授予“国际维和模范营”荣誉称号,他个人也荣立了二等功。

谈起维和,杨钊和战友的记忆总是被一个个越洋电话填满。一头是充满危险与变数的维和任务区,另一头是温暖的家庭港湾和贤惠美丽的妻子。1万公里,5个时区,浓浓的思念与牵挂通过网络跨越千山万水。

“是网络的飞速发展为我们带来了便利。”杨钊告诉记者,自己当年刚入伍时,一个连队只有一部IC卡固定电话,那时候打电话光排队就要两三个小时,有时一直等到吹了熄灯号还没排到自己,不少人冬夜里裹上军大衣,偷偷溜出宿舍给女友打电话,艰苦而甜蜜。

有一次外出执行任务,因为野外没有电话,杨钊几个月没和家里通电话,父母生怕他出了什么意外,到处托人打听。“当时,团政委得知这一情况,特意批假让我到镇上给家里回电话。”杨钊对此记忆犹新。

“如今IC卡固定电话早已经淡出了我们的生活。”说起智能手机,杨钊不禁感慨万千。南苏丹维和任务区政局动荡,基础设施落后,在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和中资通信企业的帮助下,维和营不仅开通了卫星电话,还在营区架设了3G网络。官兵们通过一部手机,不但能打电话,还能实现视频连线,真可谓是有了“千里眼”“顺风耳”。

从2014年5月维和营组建至2015年12月回国,700名“中国蓝盔”在海外最幸福的时刻,就是通过视频电话与家人“面对面”聊天。小小的屏幕上,有出生后未曾抱过的女儿,有把军人老爸写进作文的儿子,有患病后未及照料的母亲,还有相约回国就结婚的女友……“外面的风雨再大,有家里的一句问候,我们就什么都不怕!”杨钊说。

昨天:一本相册记录军旅

今天:电子影集更加精彩

今年元旦,正在委内瑞拉猎人学校训练的某特战旅副连长杨志豪通过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分享了一张生活照,引来国内战友和亲朋“围观”。这张照片是杨志豪利用业余休息时间教外军同行练习中国武术的场景。在猎人学校,杨志豪和中国功夫名气都不小。

入伍前,杨志豪就有个习惯,喜欢用影像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入伍后,他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本“军旅相册”,每次拍完照,他都会冲洗出来放进相册。这几年,杨志豪执行过不少重大任务,先后赴土耳其等国交流学习。这次出国训练,杨志豪却没有将这本心爱的相册带在身边。

“现在大家都用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拍照,比洗相片方便多了,只要注意保密安全,用起来很顺手。”杨志豪告诉记者,他已经很少冲洗照片了,一个小小的硬盘就能盛放他的“影像记忆”。不少战友不仅喜欢自拍,还能熟练使用图像编辑软件对照片进行修饰、拼接,做成多媒体相册,比纸质相册更加吸引人。

去年,举世瞩目的“9·3”胜利日大阅兵结束不久,在遥远的委内瑞拉,杨志豪通过手机收到了战友们为他准备的一份特殊礼物——一份阅兵影像合成的电子影集。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强军战歌》,天安门前一个个方阵和一台台新型装备的照片通过丰富的特效滚动播放,仿佛将他带到了现场。“身在异国他乡,更能感受到祖国昌盛、军队强大带来的由衷的自豪感。”第二天,他将这份礼物与猎人学校的官兵一起分享,外军瞪大眼睛看得出神,不少人连连向他伸出大拇指。

“我也为国内的战友准备了一份礼物!”电话中,杨志豪告诉记者,这几个月,他把在猎人学校拍摄的珍贵影像资料精心分类整理,回国后给战友们看。“外军特种兵训练实战化水平很高,有的训练方法很值得我们借鉴。这些影像资料,会给大家直观的感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