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出大招”重建医患信任

来源:人民日报作者:程远州责任编辑:郝思嘉
2015-12-03 09:00

制度创新,滥开药处方权休眠

“杜绝医患纠纷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在制度设计上尽可能降低纠纷发生的可能性。”祝松称,医德医风和诊疗技术之外,在制度设计上动脑筋,才是解决医患矛盾的治本之策。

医疗服务与患者生命健康直接相关,容不得半点马虎,因此制度创新必须从细节抓起。

祝松介绍,曾经有患者在医院卫生间摔倒而产生纠纷,医院随后在所有的卫生间安装了防滑以及紧急报警设施;曾经有患者在转院、转病房过程中病情出现变化,医院随后规定,患者在检查、转院转病房时,医护人员全程陪同。

针对目前全国医疗纠纷高发的现状,该医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度,以提高医疗质量,逐个击破医疗纠纷“高发区”。

周赤龙称,医院实施分级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各医疗程序特点规律和诱发医疗纠纷因素,建立相应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和控制体系,建立信息数据库,进行风险等级分级,并且针对医疗纠纷的易发科室、易发环节、易发因素、易发群体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针对“大处方”这一常见的医疗纠纷爆发点,该院创新性施行药品休眠制度、处方点评制度,摁住了有些医生滥开药物的手。

“药剂科实时根据处方检查用药是否对症,量是否适当,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对单种药品进行过程检查,发现开量过多,便启动回查机制,派驻检查员入驻科室,一旦核实,就会对相应的医生和科室开出罚单。”祝松称,近3年来,在医院自检中,因滥用药和乱检查行为而被“休眠”处方权,延期晋升的医生已有8名,被诫勉谈话的科室领导和医护人员也有14名。

针对因医生字迹潦草或医嘱不明确造成的纠纷,骨科发明了打印版诊断记录,详细列出注意事项,并用醒目字体标明需要复诊的情况,落款有医生的签名和时间;针对患者常有的防备心理,手术前医生用其他病例做类比解释风险,同时发给家属一份治疗签,写明治疗手段和收费明细等。

细节动人,短信微信追踪病情

“马老那么一位大专家,为我一个普普通通的病号,亲自安排床位、联系检查、指挥手术,还天天来看我,真是没想到。”从湖南株洲来的患者陈丰产,提到马廉亭,满口称赞。

79岁的马廉亭是国家一级专家,我国血管内神经外科的奠基人之一。在医院和病友圈里,马廉亭对病人认真负责的态度有口皆碑。

在他的手机通讯录里,3000多位联系人中绝大多数都是他的病人。为了不混淆,他按照病例分类编号;为了方便定期随访,他还把病情、用药和特殊体征一一记录在病人名字之后。

此外,马廉亭好揽事、不怕事。他收治的病人中有两名三四岁的男孩,都是在出生不久就诊断患有革兰氏静脉瘤,家人带着跑了十几家医院,都因为孩子小、手术风险大不敢收,他却痛快地收下了。

“胡搅蛮缠的病人毕竟非常少,当医生,没有担当怎么能行?”他说:“只要让病人家属看到你在尽心负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马廉亭的做法成了医院里公认的范例,大量的临床医生通过微信、QQ等聊天工具与病人实时联系,把治疗延伸到医院之外。

自2010年起,骨科副主任黄继锋每完成一次全麻手术后或者手术时间远超预期时,都会给焦急等待在手术室外的患者家属发送一条“平安短信”,5年来他已经发送了近千条。

“医生这么设身处地地为病人考虑,照顾到那么多细节,很让人感动。”父亲正在做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李先生收到短信后说。

“我们把能做的都做了,让患者明白放心,就没有那么多纠纷了。”黄继锋说。

在口腔科,正畸中心主治医师韩迎星设置了微信群,每日发布复检通知、注意事项、口腔健康知识等。在该院,每个科室都有类似让患者放心的“微创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