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家揭示静脉输液的利弊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责任编辑:郝思嘉
2015-11-28 10:05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合理用药原则。了解一下生病后如何选择服药方式,对维护我们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1、针对不同病症。根据药物动力学特点,结合临床病症选择给药途径。氢化可的松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时,应大剂量静脉滴注;用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时,应小剂量口服。庆大霉素用于肠道感染应口服给药,用于绿脓杆菌引起的全身感染应注射给药。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住院患者时液体直接进入静脉,药效快,利用率高;还可以控制液体和药物的输入速度和剂量。

2、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对理化性质稳定、耐酸耐霉的药物,可选口服给药方式,如阿司匹林、氨苄青霉素;对理化性质不稳定,如胰岛素等多肽类药物在胃肠道中受到酶破坏而被分解,链霉素在胃肠道中不被吸收,这类药物宜制成注射液;对首过效应大(在肝脏内易被破坏)的药物,应避免口服给药,如硝酸甘油舌下片,睾丸素贴片等等。

3、针对不同个体及疾病情况。老年人预防心血管疾病,首选口服制剂长期用药,既安全方便又经济实惠,如复方丹参片(滴丸),硝苯地平片等。不过,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药物代谢慢,用药应适当减量,尤其是许多中老年人青睐的“万金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可能会弊大于利。儿童对于药物反应较敏感,用法用量要谨慎,不能为了尽快见效随意加大剂量,如果长期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易造成抗生素耐药,破坏儿童体内正常菌群,引起二重感染,损害儿童身体器官,尤其是肝肾损害,影响造血功能。因此,儿童轻中度感冒咳嗽应首选口服药,如小儿感冒颗粒、儿童清肺口服液等。

不适当地使用静脉输液治疗是医院内安全注射的一大隐患,然而合理的使用静脉输液需完善医、药、护之间的协作,以及加强对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安全注射教育,形成倡导合理用药的社会大环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