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医李幼生:生命“接力”是场永无止境的马拉松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彭流萍责任编辑:张曦晛
2015-11-27 09:53

“老李:你是我的‘再生父母’”

李幼生有着一双“妙手”。

为了保持双手的灵活度,他从医30年,每天吃早饭坚持用筷子剥鸡蛋。这些年他先后发表论著74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曾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是江苏省优秀医学重点人才。他还同时担任南京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的编委或特约编委。

2011年10月30日,沈阳患者张建宇被某医院告知生命最多只能维持24小时时,他彻底绝望了,家人甚至为其准备好了后事。上帝关闭了一扇门,同时也打开一扇窗。后来张建宇的朋友几经周折联系到李幼生,他得知情况后,不顾病房满员,不顾患者可能在转院途中遭遇死亡的危险,全力接治张建宇。据李幼生的学生小刘回忆,当时有人劝李幼生放弃接收病情危重的张建宇,可他仍沉着冷静,秉承不放弃、不抛弃的职业操守,当即召集医疗团队的医师,动员一个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转入分院治疗。后又设法联系国际红十字会,采用医疗救援直升机,当晚将张建宇转运至南京。  

2011年11月1日凌晨2点钟,张建宇转到南京军区总医院后,李幼生立即为他进行了两次手术——清除腹腔感染及控制腹腔出血。手术之后紧接着又为他进行了胆红素吸附及血液过滤,替代部分肝脏和肾脏功能。据李幼生事后介绍,他们经过48小时的“鏖战”,终于将张建宇从死亡线上暂时拉了回来。尽管如此,李幼生丝毫不敢松懈,时时叮嘱管床医生:每天至少查看张建宇三十次,并要及时汇报,即使在他出差期间也要远程指导每一个治疗环节。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张建宇的病情渐渐好转,他们一家人又重新看到了希望。

张建宇似乎仍要给李幼生更大的考验。2011年12月20到2012年1月18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张建宇出现了腹腔脓肿、腹腔高压、结肠瘘、胆漏等一系列并发症。此时李幼生一方面做好病人的心理辅导工作,一方面为张建宇进行腹腔冲洗、腹腔敞开、肠造口、胆囊穿刺引流等大大小小7次手术。据张建宇妻子回忆,病魔不仅摧垮了她丈夫的身体,同时也摧垮了他的意志。张建宇第一次清醒时,颤抖着右手写道:“给我点药,让我走吧!”。然后他极其不配合治疗,不愿意输液,经常把身上的治疗管子拔掉。李幼生为此耐心地对张建宇说:“困难是短暂的,我们还年轻,要有足够的信心战胜病魔,你能行。”

针对病人轻生的念头,李幼生每天查房坚持跟张建宇解释病情及当天的治疗意义;一向严肃的他还特意和张建宇开玩笑打气,缓解张建宇的焦虑。李幼生从张建宇妻子口中得知他丈夫爱好美食,李幼生每天查房时用“欺骗”法鼓励张建宇说,如果他今天能锻炼上肢100次并且配合治疗就允许他喝一口汤……经过这样特殊的沟通方式,张建宇终于重拾了活下去的勇气,病情逐渐好转,此时李幼生悬着的心也逐渐放了下来。

2012年大年初五,李幼生完成春节总值班和家人刚回到山东老家过年时,科室这边打来电话说张建宇突发呼吸衰竭,肾功能衰竭,病情危重。病情就是命令!他立即驱车赶回南京组织抢救,因为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张建宇的整个治疗过程。为此,李幼生的妻子和孩子表示不理解,难免有时抱怨他为了工作连家都不顾。然而,他却对记者说,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患者的生命,不能轻易放弃。 2012年3月12日,很多人都会记住这一天,久经病痛的张建宇可以试着说话了,说的第一句话竟是:老李,你是我的“再生父母”。李幼生却连说了三个“不敢当”。2012年6月张建宇带着新生回沈阳了,而李幼生依旧一袭白衣,脖挂听诊器,穿梭在病区,为更多的患者进行生命接力……

今年10月30日,李幼生又收到了张建宇发来的微信——五年前的今天,是我人生最黑暗的开始,是您不放弃、不抛弃,使我重获新生!五年后的今天,再次祝您工作顺利!我一切安好,家父也很好,感谢!记者采访时问李幼生作何感想,他微笑着说:“我的价值在于带给患者健康或新生,为此我很开心,我会继努力奔跑下去。”继而追问李幼生,为什么张建宇在微信还说了一句:“家父的身体状况也很好”?原来十天前他刚刚为患直肠癌的张父进行了手术。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