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宗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放疗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享受总装备部人才津贴。北京市首发基金评审专家、全军晋升考试专业命题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海军医疗事故鉴定专家,总装备部职称晋升评审委员,全军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放疗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放射肿瘤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专家,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审稿人,曾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三等奖7项,4项为第一作者。立三等功两次,连续多年获得医德医风先进个人及明星,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著书6部。
肝脏是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的器官之一,随着近几年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增高,肝转移癌已成为临床常见和多发肿瘤。由于多种原因仅有10%~20%的患者在发现时能够手术切除。对于不能手术或术后复发者,放射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无创治疗手段。随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的应用,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更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组织。解放军306医院放射治疗科王宗烨教授应用陀螺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于体质差及各种原因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突显其靶向精准、不良反应小的优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
病例选择由临床病史结合影像诊断及肿瘤标志物检查确诊为转移性肝癌,肝功能Child分级A级,B级。Karnofsky评分(KPS评分)均为70分以上。治疗方法患者仰卧于带有真空负压定型袋的治疗定位床上,双手握头上手柄,平静呼吸下进行CT增强扫描,层厚5mm。获取定位图像后将图像传至TPS工作站,在计划系统内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轮廓。勾画出大体肿瘤体积(GTV),计划靶体积(PTV)。PTV较GTV在Z轴方向外放范围为模拟机下患者平静呼吸状态膈肌运动幅度、一般为8~10mm;X、Y轴方向外放5mm。肝脏平均剂量<25Gy。选50%等剂量曲线作为处方剂量曲线,70%剂量线覆盖95%以上GTV,处方剂量每次3~5Gy,每周5次,共8~15次,肿瘤边缘总剂量40~45Gy,治疗在2~3周内完成。
治疗后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给予口服胃复安或静脉滴注昂丹司琼对症。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给予胸腺素(日达仙)等保肝治疗。骨髓抑制:给予升血对症处理。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实体肿瘤的近期疗效标准评价,完全缓解(CR):可见病灶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肿块缩小>50%,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出现,无任何病灶的增长恶化。无变化(NC)肿瘤缩小<50%或增大>25%,无新的病灶出现。恶化(PD):肿块增大>25%或出现新病灶。

陀螺刀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肝部不适症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下降,血小板下降,经升血、升血小板等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肝功能异常经保肝对症治疗后好转。胃肠道反应1级,放疗结束后1周恢复正常。无放射性肝损伤及放射性肝病发生。
肝转移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无特异性,出现症状多为体积较大时产生疼痛、压迫症状及肝脏损伤功能异常时发现。目前,直肠癌肝转移无法切除者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有25%~50%的直肠癌患者最终死于肝转移,成为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对于肝转移癌的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放射治疗肝转移癌在国内外已有大宗系列报道。有资料表明,放射剂量与转移癌治疗的预后密切相关。放射剂量越高,生存期越长。常规放疗(即2Gy/次,5次/周)对肝转移癌的治疗受到限制,主要原因在于正常肝脏是放射敏感器官,全肝接受30~33Gy的照射,即有5%的患者出现放射性肝病。并且上腹部常规放疗剂量到40Gy/4周时,胃肠道反应已经很大,很难继续照射达到控制肿瘤的根治剂量。相反,利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治疗8cm 以下肿瘤,很少发生放射性肝病。其他潜在肝毒性包括一过性转氨酶升高、肝炎病毒激活和肝功能下降等,在肝转移癌立体定向放疗方面没有报道,除非既往患者有基础肝病或接受过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既能达到肿瘤的根治剂量又能减少放射性肝损伤,使放疗有的放矢。陀螺刀是利用现代高分辨影像[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精确定位,在计划系统上以4种不同大小的射线束合理搭配,多角度旋转入射,致肿瘤中心损毁性高剂量照射,靶区周边剂量徒然锐减,有效地保护了周围正常组织,提高了肿瘤治疗剂量。国外亦有对肝转移癌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分析相关报道。Schefter等报道了国外多个研究组对肝转移癌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大量结果,采用单次剂量3~10Gy,每天连续照射或隔日照射的模式,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转移瘤在肝脏在可耐受的毒副作用下有效的提高了局部控制率。Dawson等报道,69例大肠、乳腺和肺癌肝转移的174个病灶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结果10、20个月时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6%和57%。中位生存时间为14.5个月,没有3级以上毒副作用。另外,赵建辉等对40例肝转移癌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研究,证实放疗结束后1个月,患者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均得到了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也进一步提高。以上报道均证明了肝转移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近年来,为提高肝转移癌治疗疗效,国内有单位对肝转移癌放射治疗同时联合化疗进行了研究分析。李爽等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疗结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近期疗效:CR20%(4/20),PR 55%(11/20),NC 25%(5/20),PD0%,总有效率(CR+PR)为75%。周诚忠等对肝转移癌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近期疗效:CR 10%(3/30),PR 53%(16/30),NC 23%(7/30),PD 13% (4/30),总有效率(CR + PR)为63.3%。我单位单行陀螺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相似大小肝转移癌近期疗效与文献报道结果相近。前两组患者中位年龄均为55岁,我组患者中位年龄为63岁;且我组患者行陀螺刀治疗均显示了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轻微。综上所述,陀螺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肝转移癌能够提高肿瘤局部照射剂量,增加肿瘤局部控制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近期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是一种疗效肯定的无创治疗手段。尤其对于年老体弱、拒绝或难以耐受有创性治疗的肝转移癌患者,可作为首选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