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医院开展高龄患者长期picc导管的护理

来源:解放军第306医院责任编辑:胡骏
2015-07-23 09:43

高龄及晚期消耗性疾病患者,长期输液情况下,外周血管穿刺已经很难达到治疗要求。近年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iiy inserted central centyal PICC)是指采用引导针经外周静脉穿刺,将1根由硅胶材料制成、标有刻度、能放射显影的中心静脉导管,插入至上腔或下腔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置入术。针对这一技术,护理部主任秦柳花积极组织全院1000多名护士,进行培训、大量开展高龄、癌症晚期患者留置PICC导管,经精心护理,效果较好。

她们总结置管初期护理PICC导管置入2h后于穿刺点上方10cm处热敷15min,每日2次,连敷3天,以减轻血管对导管的排斥反应、疼痛及不适。同时建立导管维护记录单,每班护士进行测量外露导管的长度,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情况,做好记录。在置管初期,多见于穿刺后24~48h内,穿刺点局部可见少量渗血,以弹力绷带进行加压包扎并按压15min。其次封管护理十分重要,关系到PICC导管使用寿命。我科严格采用20ml注射器盐水脉冲,然后用10ml注射器抽取肝素钠封管液2ml封管。如遇有凝血功能障碍或有特殊要求者,使用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40ml脉冲式封管。第三加强局部换药护理 专人负责PICC导管换药,夏季每周2次,如有渗血或出汗者随时局部换药。冬季换药每周1次,观察穿刺点有无分泌物、红肿现象,如有异常及时处理。第四 局部细菌培养 每月进行局部细菌培养,用无菌咽拭子在穿刺点周围旋转2周,立即送检培养。如发生局部感染,则加强消毒、换药,必要时告知医师予输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无改善者再拔管。

第五导管检查定位

每3个月进行2次x线检查,确定PICC导管位置,若发现异位、打折等情况及时处理,处理不佳者则拔出。定时更换接头 每周对接头进行更换,可在输血、输注脂肪乳及蛋白等液体后及时更换接头,防止堵塞导管。护理人员对患者置管手臂进行锻炼,方法为握弹力球或是握拳松开,每日3次,每次30下,以防止血栓形成。输液较多时抬高手臂利于回流,减轻或防止手部水肿。并对对PICC置管患者统一发放维护须知,意识清楚者由本人阅读,对于不能配合者由护士对其家属进行宣教,护士、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对PICC导管进行维护起到了很好的作用。PICC置管因其操作简便,具有创伤小、留置时间长等优点,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长期输液患者。在护理时遵循循证护理原则,临床上收到良好的效果。高龄患者无1例发生感染及静脉炎。

PICC静脉注射治疗过程在实际的治疗上采用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等多种外周静脉注射,采用穿刺插管的方法,从尖端向腔镜脉或锁骨下的静脉端进行导管注射,用这种方法完成长效的静脉注射过程,保证医疗过程的治疗效果。

采用穿刺静脉的方法进行PICC插管,分辨静脉的粗细,静脉瓣多少。当手臂与躯干保持垂直状态较为适宜。正确的静脉正中PICC次选,采用静脉瓣较多进行选取。头静脉PICC是另外一种选择,前粗后细,高低有起伏的,在锁骨下方进行汇入腋静脉。在处理静脉导管前需要告知患者家属和患者治疗的注意事项,保证一旦发生问题,及时做好突发时间的快速反应。定期进行此类技术的培训,加强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保证最大限度的安全性。采用无菌病毒清理工作,需要佩戴无菌手套,在无菌的前提下进行穿刺,其消毒范围保持在50 cm 圆圈内,消毒后需要等干燥了再进行操作,采用生理盐水充满导管,确保导管内部没有空气。穿刺操作中需要对商法进行结扎止血,使静脉充盈,穿刺的角度保持在20°~30°之间,采用直接穿刺,见回血后,立刻进行地穿刺角度释放,减少血液的流出,采用PICC 导管钳子夹住导管尖端,缓慢导入静脉。一边推肝素盐水、一边进行缓慢的送管,抽取回血,同时注射生理盐水,确保整体回路的畅通,连接三通,实现置管的成功治疗效果。穿刺部位的固定位置容易产生渗血,在覆盖透明膜的导管上方进行穿刺,确保导管位置准确,实现静脉上腔和锁骨的正常导入。

精心护理和认真管理PICC技术已成为306医院的院内复杂治疗的基本输液模式,大幅度降低了输液风险和输液成本。并通过认识PICC静脉穿刺在外科临床医学治疗中的各种治疗情况,对各类医学治疗和事项进行有效的分析,采用良好的医学治疗和护理方法,提高外周静脉注射的操作准确度,保证合理化的提升PICC静脉临床医学的应用,提高PICC导管置管的精准度,实现 高标准、严要求的快速护理治疗,准确的操作提高了临床医学处理效果。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