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觉得骨质疏松是一个小毛病,也有人认为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正常现象。但是,医学专家可不这么认为。日前,由国家卫计委和中国记协联合发起的“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质疏松防治)”启动,专家呼吁尽快澄清公众对骨质疏松的认知误区,提高中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骨质疏松通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大多数患者在早期没有症状,随着人体骨质的逐步流失而出现症状,晚期大多数病人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稍有不慎受到磕碰便摔成骨折。
当前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表示,我国有7000万人患骨质疏松症,另有2.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存在骨质疏松风险;我国50岁以上的人群中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5.7%,而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和人口寿命的延长,这一比例还将逐步增加。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解放军第202医院骨科主任李宏伟就前不久国家卫生部发布的《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进行了解读,强调骨质疏松重在防范,特别是年轻时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高危人群的自我监测和定期骨密度仪检测、早期诊断与早期干预治疗等。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原因及危害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主要特征是骨矿物质含量低下、骨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易发生骨折,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骨骼疾病。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脆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负重、活动、弯腰和跌倒后发生。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腰背部、髋部和手臂。
骨质疏松症的危害
骨质疏松症位列慢性疾病的第四位,被称为中老年人的“沉默杀手”,骨折为其严重的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据国内相关资料统计,老年人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的高达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