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好军医>>健康话题>>合理用药 >>正文

二炮总医院专家提示:痛风发作用药切不可莽撞

来源:二炮总医院作者:莫鹏责任编辑:郝思嘉2015-03-31 15:3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二炮总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朝军介绍,痛风急性发作时,很多患者首先想到的就是用大剂量抗生素来消炎,结果适得其反。因为,痛风属于无菌性炎症,抗生素对此不但没有“用武之地”,而且还会抑制尿酸的排泄,延长病程。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时,根据病情也可选服消炎痛、芬必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以起到止痛抗炎的作用。症状严重者,可短期服用糖皮质激素。

炎症得到控制后,可服用降尿酸药,把尿酸降至正常水平。但选用降尿酸药物是有讲究的。降尿酸药有两大类:排尿酸药和抑制尿酸合成药。对这两类药如何选用?在用药前,应检测患者肾功能和化验尿液,根据肾功能和24小时尿液尿酸总排出量来决定。如肾功能良好,尿酸排出量低于4.8毫摩尔/升,宜选用排尿酸药,有苯溴马龙(痛风利仙)、羧苯磺胺(丙磺舒)和磺吡酮(苯磺唑酮)三种,它们的作用是促使尿酸从尿液中排出。其中苯溴马龙毒性最轻微,一般每天早餐后一次口服50毫克,并要多饮水,再加服小苏打片,每次1克,每日3次,以碱化尿液,有利于尿酸排出。对已发生尿酸性肾结石的患者,不宜使用排尿酸药。患者肾功能减退,尿酸排出量高于4.8毫摩尔/升,宜服用抑制尿酸合成药,只有别嘌醇一种,一般每次口服一日3次,每次0.1克,但要特别强调的是,具体用量还应根据肾功能检查结果来有针对性地调整药量。对血尿酸显著增高且痛风石较大的患者,可考虑联合服用排尿酸药和抑制尿酸合成药。在用药前后应定期作酸碱平衡、血和尿PH值、肝肾功能及血和尿的尿酸水平等检测,使尿液PH值维持在6.2—6.8之间为宜。合并高血压的痛风患者,可首选氯沙坦(科素亚),该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可增强尿酸的排泄,起到既降压又降尿酸的作用。

有不少患者一时心急,恨不得想把血液中的尿酸水平尽快降到正常,猛烈服药,这样反而加剧了痛风的发作。这是因为血尿酸骤然降低后,可导致已经沉积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不溶性尿酸盐物结晶脱落下来,引发“痛风性关节炎”,也叫“转移性关节炎”。因此,服用降尿酸药最好从小剂量开始,再逐渐增加到足量。

心肾功能正常者,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并适当加服碳酸氢钠,每星期2或3次,每次2~3片,以中和尿液中的尿酸。肥胖者应逐步减肥,不可过快过猛,以防痛风急性发作。一年后血尿酸指标正常(小于416微摩/升)及症状控制者,可逐步放宽限制食品,以改善饮食结构,但仍需因人而异,寻找各自适宜的食物,做到适量控制,并严密观察放宽饮食后临床症状和血尿酸有无变化,以作相应调整。比如花生,大多数痛风患者偶尔少量食用并无大碍,但如果久服多食,仍有部分患者会诱发痛风。由于抗痛风药对神经、消化、造血、内分泌系统会有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因此,骨髓增生低下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儿童及哺乳妇女及孕妇不要服用。对磺胺类药过敏的患者,不要服用羧苯磺胺。此外,痛风患者对维生素B1、维生素C、速尿、吡嗪酰胺、水杨酸盐类等药要慎用。

痛风患者还要做到“四低”:

1、低热量:痛风患者常伴有代谢综合征,要控制能量摄入,防止超重或肥胖。充足的碳水化合物可防止组织分解及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蛋白质供给应尽量选用牛奶或鸡蛋,少用肉类(尤其是羊肉)、鱼类和禽类。

2、低嘌呤:痛风患者应长期控制嘌呤的摄入,不吃或少吃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家禽、海鲜、花生、豆类、菠菜、芦笋、蘑菇、麦片、面包等。啤酒含有大量的嘌呤,可使血中的尿酸浓度升高。故应禁酒。

3、低脂肪:脂肪具有抑制尿酸排出的作用,应限制摄入,每天油脂应控制在25克左右,以植物油为主。

4、低盐:痛风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应限制钠盐,每天应限制在2-5克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