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80岁王大爷,一周前皮肤和巩膜出现黄染伴全身皮肤瘙痒,多次就诊均被误诊为肝炎,病情急剧加重,生命危在旦夕。最近来到二炮总医院就诊,著名肝胆外科专家、肝胆胃肠病研究所所长周宁新教授看到患者全身皮肤一片黄色,对他进行了相关检查,发现胆总管上端梗阻,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诊断为“高位梗阻性黄疸”及“肝门部胆管癌”,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就是手术切除,而这种病位置险要、风险高、难度大,一度被医疗界公认为手术“禁区”,而周宁新教授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手术技巧,经过3小时奋战,为患者成功实施了手术,使患者喜获新生。
据周宁新教授介绍,王大爷这种无痛性黄疸,早期诊断困难,误诊率高,有80%以上患者没有腹部疼痛,很多医生临床经验欠缺,很容易被误诊为肝炎或传染病,使患者求医屡走弯路导致病情逐步恶化。此类高位梗阻性黄疸被视为“准急诊”,必须尽早手术,如果错过最佳手术时机,很快就会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因此,一旦发现自己有早期症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绝不能耽误,如果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后果将不堪设想。
患者入院第二天,立即实施了各种检查,认真进行术前讨论,制订了周密的手术方案。3天后,他为患者成功实施了肝管癌切除、胆囊切除及肝总管空肠吻合术。在手术中,由于患者胆囊梗阻部位非常高、壁很薄,梆硬的肿瘤延伸上至胆总管与胆囊汇合处,下至胆总管胰后段,见肝总管处有一直径约2cm×3cm的肿物,并与周围诸多组织固定。要想下手切除难上加难,而成竹在胸的周教授先切开胆囊,这时向外喷出白色胆汁,把胆囊减压后逆行切除胆囊,再在胆囊管与肝总管汇合处上方2处切断肝总管,然后向下游离胆总管至十二指肠上方,将肿瘤完整切除,最后将胆总管与空肠进行吻合。整个手术仅用了3个小时,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中出血极少,术后及时给予抑酸、抗炎补液对症支持治疗,半个月后,患者康复出院。
肝门胆管癌是常见而又最能致命的胆道恶性肿瘤,因肿瘤所在肝门部血管纵横交错,位置险要,历来是肝胆外科治疗的难点;更因手术风险大,一度被视为手术“禁区”。肝门是管道系统进入肝脏的重要关口,包括门静脉及胆汁的排泄,肝动脉、胆管三个管道系统同时在此交汇,为肝脏提供营养,并各负其责,而位于肝门部的三个管道系统不是单摆浮搁的,它们被结缔组织包裹着,用通俗的话说,三个管道同时长在肉里,并肩而行进入肝脏,进行各自的工作。手术关键是避免血管出血,肝门部胆管癌一旦累及血管就难以切除,其根治切除术是一项难度很高的外科技术,手术的核心点是在不损伤血管的情况下,把长在胆管处的肿瘤切除。因此手术难度大,很容易大出血,损伤到门静脉和肝动脉。因为三个管道是包裹在一起的,在分离时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精确掌握包裹在肉下的血管位置。如果切除血管,就会导致肝脏功能衰竭,导致死亡。就像煤气管道一样,千万不能漏气,在手术过程中既要小心,又要把癌组织清除干净,其在手法的处理上最能体现出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