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的召开,“脖子以下”改革即将展开。这次改革,动的是下头,也是大头;是大考,也是普考。官兵关注度高、期望值大。
对很多官兵来说,改革的重要关口也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如何抉择前行的方向,成为官兵面临的现实课题。人们面对未知领域的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常常会产生一种担忧。在很多有“谜面”却没有“谜底”的政策面前,比如军衔主导的军官等级制度、转服文职等,不少官兵产生了进退恐慌感和选择焦虑症。有的忧身份,担心涨了工资脱了军装,转了文职丢了军官身份;有的忧前途,担心发展的“天花板”降低,再进一步的难度增大;有的忧能力,担心新的编制员额和职能定位落实后,不能胜任新的岗位职责;还有的忧后路,担心未满最低任职年限被“一刀切”,不符合相应转业安置或自主择业条件,担心地方转业安置政策难突破,自主择业保障难跟上。
“观操守在利害时。”有担忧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总是囿于个人利益的“小圈子”,盘算得失的“小九九”,必定会顾虑重重,甚至心态失衡。一位心理学家曾说,“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重要的因素往往不是恶劣的环境,而是恶劣的心境”。如果成不了心态的主人,必然会成为情绪的奴隶。正因如此,工作中采取老驴拉磨式的简单重复,任务来时采取寒号鸟筑巢式的拖延战术,面对困难采取鸵鸟埋头式的逃避躲避,这些“改了再干”“让留下的干”的思想都要不得。
改革大考之际、去退走留面前,是分心还是尽心,是担忧还是分忧,体现的是党性操守。应当看到,改革从来都是干出来的,而不是等出来的,每名官兵都是改革强军链条上的一环,只有人人尽责,链条才会根根牢固;每个人的路也都是走出来的,而不是忧出来的,观望的结果只会是失望,向后退的结局很可能是向后转。
改革调整的是结构,冲击的是利益,考验的是忠诚,测量的是心态。心态决定状态,心境决定处境。吉林省白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徐培友先后经历5次调整改革,他始终把忠诚作为最亮的底色,把服从作为最好的选择,把组织作为最硬的靠山,敢于担当、爱岗敬业,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三等功6次,在改革大考中立起了军人的好样子。徐培友的事迹激励和启示我们,在改革大潮中,每名官兵都要做自己的摆渡人,端正好心态,自觉地站在大局上看问题,放在大局下定好位,看轻得与失、看淡名与利、看开进与退;摆正好姿态,始终以一名战士的身份冲锋在强军路上,以一名考生的心态认真填写改革答卷;保持好状态,始终干劲不减、标准不降、作风不松,做到工作看我的,走留听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