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参军”要树牢国防意识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作者:褚振江责任编辑:杨红
2017-01-12 00:13

随着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不断走向深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有意用创新成果撬开军品市场的大门,积极加入“参军”大潮,期望寻求企业成长与国防建设深度融合发展的契机,为国防科技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增添新的活力。

特别是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印发的《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为民资民企“参军”提供了巨大的进入空间。“民参军”不仅能吸引其优质资源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缓解资金压力、推动军工企业转型重组,是民营企业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也是十八大以来民资民企“参军”热情高涨的重要原因。但也要看到,军民融合是一项战略工程、全民工程、系统工程,要让融合具有强大生命力,企业就必须牢固树立现代国防意识,用居安思危、科技兴国的危机感和使命感去拥抱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好时代。

古往今来,无论是“有犁无剑”的“泥足巨人”,还是“有剑少犁”的“虚弱汉子”,都走不长、走不远。《大国兴衰》作者保罗·肯尼迪在总结1500年到2000年间世界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经验教训后,得出一个结论:大国的兴衰取决于将不断增长的财富转变为军事力量和维持军事力量的努力是否会反过来损害财富。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体量变大了,受到的压力阻力也变大了,如果军事力量跟不上,越发展风险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国家利益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剑”与“犁”、“大炮”与“黄油”的关系,只有从国防建设大局出发,提高顶层设计能力,积极谋划军民融合战略统筹和总体布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大潮中坚定方向。

“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军民融合是有重点、有方向的,核心是要发挥军事需求的主导牵引作用。当前,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对我国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既是军事竞争的战略领域,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现实安全威胁,更是牵引经济科技发展的火车头。同时,党中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的宏伟目标,赋予军民融合新的时代课题。

据统计,我国已经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企业超过1000家,其中已经实现军品收入和具备与军方合作条件的上市公司超过了100家。民参军政策的核心主旨就是引导优势民营企业,优质的社会资源进入军品科研、生产、维修的各个领域,从而推动军工产业的升级,为铸造强军的“利器”提供物质技术支持。如果企业过多注重经济效益,必然导致军民融合项目在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上对国防动员、战时支援保障等考虑太少,甚至可能出现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到战时就难以真正为军所用、为战所用。

中央已经明确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国防意识、大融合理念、大系统思维已经深入人心,得到全社会广泛共识,相信军民融合的市场运行和竞争环境将会越来越公平合理。因此,我们应以军事需求为牵引,从国防和军队建设实际需求出发,进一步发挥市场在国防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完善国防建设项目合作合同管理制度,在平等和契约精神基础上构建军民融合的联动体系,引导民营经济参与国防建设,最终让民资民企对接国防需求的机制落到实处。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