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大业,要在得人。如何得人、怎么用人,历来是检验领导水平的一面镜子。
汉高祖刘邦登上皇位后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虽不善于率兵,但善于用将,故能成就大业。
把“将”用好了能得天下,把“将”用错了则会功败垂成。宋高宗听信奸相秦桧谗言,杀害抗金名将岳飞,结果错失“直抵黄龙府”、一雪靖康耻的大好时机。相比之下,他的老祖宗宋太祖赵匡胤在选人用人的问题上则高明不少。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由于行事仓促,举行禅位大礼时,禅文未来得及准备。就在此时,大臣陶谷从怀中掏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禅文从容递上,其禅文引经据典、妙笔生花,活脱脱把逼宫篡位行为描绘成周恭帝畏天命、顺天意、识大贤的竭诚之举。众人由此都认为赵匡胤必将重用陶谷。
然而陶谷为人阴险,此番献禅文乃投机取巧之为,可谓居心叵测。赵匡胤深知这一点,更懂得重用一小人则群小蜂拥的道理。因此,称帝之后仍让陶谷担任翰林学士的虚职。此举令群臣大感意外,却成为令后人称道的明智之举。
用人必先识人。军营不是真空环境,也难保不会有陶谷之辈弄出陶谷之风。虽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然而现实中却不时出现对人才的考察缺乏耐性、不作深入全面了解就拍板的事情,给了溜须拍马、偷奸耍滑之人可乘之机。这些人不专注于实际工作,而是一味揣摩领导意图、喜好,对领导安排的工作,口头落实多、实际行动少,干在表面多、扎实用功少,表态样子好、实干步子小。他们八面玲珑、左右逢源,不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而是费尽心机琢磨投机钻营之道,致使一些工作落了空、打了折,使部队建设大局受到影响。
作为以“作决策、用干部”为重要职责的领导干部,必须“耳要聪、目要明”,具备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才能把真正的人才挖掘出来、使用好。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同时保持自己身正影直,对歪风邪气敢于斗争,这样才能带动单位、团队的“车轮”不断向前。
清朝诗人顾嗣协有云:“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用人,当察人之长、短中取长、避短扬长。作为领导者,既要善于发现下属的长处,同时也能够包容下属的短处,把不同优长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才能让人才脱颖而出、干出工作实绩,发挥最大效能。
如何选人用人,既反映出领导能力水平,也反映出一个单位的风气建设。对那些阿谀奉承、偷奸耍滑、拉帮结派而不干实事的人坚决不用,而对那些一心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大力提拔使用,真正做到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让实干者得实惠、有为者有实位,就会“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66429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