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指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谋“势”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作者:刘玮琦责任编辑:杨红
2017-01-05 00:07

联合作战指挥要谋“势”

■刘玮琦

在信息化局部战争中,指挥员和指挥机关通过“信息流”将各领域、各军种作战力量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聚指成拳、蓄势而发、先胜后战,形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有利态势,是联合作战指挥的基本规律,也是夺取作战胜利的核心机理。故联合作战指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谋“势”。势者,因利而制权也。这就要求指挥员要善于谋“势”,通过战略预见、战役运筹,达成“胜兵先胜而后求战”的胜势。

科学预见,谋庙算之势

“夫未战而庙算者胜”。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要科学预见作战重心,全力抓住影响作战进程的主要矛盾,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中理顺决策思路,做出正确决断,既靠指挥员高深的战略战役素养、高超的指挥艺术、丰富的作战经验,也需要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手段,及时掌握敌方行动企图、作战部署和战场条件等关键信息,揭开战争迷雾,科学预见战局走向,夺取运筹战略态势的制高点。在美军击毙本·拉登行动中,前方作战的几架直升机和十几名海豹突击队员之所以能一举达成作战目的,缘于空间、空中、地面一体化的作战网络对本·拉登行踪的长期监视,进而形成了科学预见的战略态势。

集智设计,谋布局预置之势

信息化联合作战是复杂巨系统的对抗,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作战信息海量纷繁,应通过战略预警、全维侦察、实时联动,汇集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预测战局发展,设计交战时间、空间,达成以逸待劳、以强击弱、避实击虚、出其不意的效果。

抗日战争初期,我军在129师师长刘伯承的指挥下,凭借其超人的预见力和设计战场的能力,通过对日军辎重部队有关行动的情报分析判断,选择了地势险要、环山谷深的必经之路——七亘村作为伏击地点,先后两次重叠设伏,取得了“七亘大捷”,截断日军第20师团后方补给线达数日之久,极大地鼓舞了我抗日军民的士气。虽然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撑,但刘伯承巧设战场、谋局布势之妙,堪称伏击战的典范。

精心计划,谋运筹优化之势

以虞待不虞者胜。即以有准备对待无准备之师,能取得胜利。毛泽东指出:“每次作战均需精心计划,充分准备。”联合作战计划是通过对联合作战力量的优化组合和行动的精心筹划,将指挥员的决策转化为作战行动的依据,是对“敌人什么样、我们怎么打”的系统部署和安排。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中,我们不仅要周密筹划,预先形成联合作战总体计划、局部计划和专项计划,还要充分利用作战实验和模拟仿真技术,对计划方案进行作战运筹分析,优选最佳方案,把数据信息优势直接转化为行动优势。海湾战争中,美军中央战区司令部早在战争爆发前的1990年春,就针对伊拉克的威胁制定了“基本计划纲要”,随后又将此计划纲要扩充为“作战计划草案”,并组织代号为“内部观察90”的演习进行检验。美军通过充分准备、精细设计和反复论证,并吸收代号为“迅雷”的空中突击战役计划,最终形成了“沙漠风暴”作战计划,为夺取海湾战争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启了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大门。

总之,在信息化局部战争中,联合作战指挥是艺术与科学的辩证统一,艺术指导技术、技术支撑艺术,其核心在夺取主动权,要义在谋得有利态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最终转化为作战胜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