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历史证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牵引作用,创新输在“生产线”上首先要从这方面找原因。
在自主创新道路上,一些落后国家常常陷于这样的尴尬境地:为了避免受制于人,下大气力去搞创新,结果却发现输在“生产线”上——创新成果出来后,别人早已弃之不用。
恩格斯说过:“每个在战史上因采用新的办法而创造了新纪元的伟大的将领,不是新的物质手段的发明者,便是以正确的方法运用他以前所发明的新手段的第一人。”纵观人类战争史,战场上殊死搏杀的背后,无不是以武器装备和军事理论为核心的创新力的角逐,而最终的高低输赢,往往在“生产线”上便已见分晓。
从我国古代兵书《孙膑兵法·见威王》记载的世界上最早的战争——神农伐斧煫之战,到近些年来发生的局部战争,时空跨越数千年,道理却始终未变。特别是以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分水岭,新技术的革命性发展直接推动着军事领域的一次次变革,在实战中演绎了一场又一场令人唏嘘的悲喜剧。1860年,大清朝最强的精锐僧格林沁所率的3万蒙古铁骑,在八里桥与英法联军4000人拼死一战,结果全军覆没,从此冷兵器已彻底丧失登上火器时代战争“生产线”的资格。
“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历史证明,理论创新对实践创新具有重大牵引作用,创新输在“生产线”上首先要从这方面找原因。二战初期,当英、美、法等国还沿用一战火器时代战争战术,分散使用坦克、飞机时,德国已经秘密发展了坦克飞机协同作战战术,提出闪击作战理论,具备了打机械化战争的所有要素。战端一开,德军在17天内消灭波兰,15天内击败英法联军,仅用三个星期便迫使法国投降。
如果说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那么创新就是制胜未来的钥匙。创新不能输在“生产线”上,关键在于打破常规,“敢”字当头。
敢于领跑世界。摈弃“跟跑”“并跑”的传统思维,树牢“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的前瞻思维。既要保持敢于“以劣胜优”的优良传统,又要看到高新技术对未来战争影响日益增大的现实;既要看到客观存在的现实差距,更要看到我国科技领域诸如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第三代核电技术等一大批创新项目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由大向强的趋势不可阻挡,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历史进程不可阻挡。
敢于谋划“万世”。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信息化时代瞬息万变,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处在剧烈变化当中,必须超前布局、提前谋划,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时时事事处处体现前瞻性、预见性,见之于未萌、识之于未发,既看到所有人能看到的,又想到多数人没想到的。
敢于否定自己。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大潮席卷下,创新成果的“保鲜期”越来越短,想在技术领先上“一劳永逸”已是“天方夜谭”。只有不断否定自我,不断自我“归零”,才能推陈出新、抢占制高点,才能消除创新“孤岛”现象,把最好的技术、最新的成果,第一时间集聚到军事斗争准备前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敢于包容风险。创新就意味着风险,“含金量”越高的创新,风险越大。要允许犯错误、敢于担风险,不仅要在创新者成功时送上鲜花和掌声,更要在其受挫时给予包容和支持,营造大胆创新、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青年毛泽东近百年前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下的这段文字,仍不失为当下向军事创新大潮发出的热切呼唤。每一名立志建功军营、报效国家的官兵,都应当激情满怀地投身其中、奋斗其中,找准定位、贡献力量,让每一次创新在“生产线”上就具备引领时代的优秀品质,抢占未来战争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