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正平:这部超燃军事大片,堪称火爆征兵广告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作者:守一责任编辑:李丹妮
2018-02-23 00:51

1

6天12亿,大年初一上映的《红海行动》创造了春节档国产战争大片的多项纪录。这是中国电影工业的自豪,亦是对军队宣传工作的褒奖。

有人说,没有比一部火爆军事大片更好的征兵广告了。

1986年5月,美国海军联手派拉蒙影业公司推出空战电影《壮志凌云》,刷出3.53亿美元票房,成为当年最卖座的影片之一。

美国海军提供了VF-1“狼群”中队、VF-51“猎鹰”中队、VF-111“落日者”中队、VF-114“土豚”中队、VF-213“黑狮”中队等5个中队的F-14战斗机与8名现役飞行员参加影片的拍摄。

美国海军在电影海报上印有征兵宣传语:你得到的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是一段探险之旅。该片上映后,美国掀起大规模参军热潮。

有人评价,《壮志凌云》可能是史上最昂贵的征兵广告。当时F-14战斗机每小时的飞行成本十分高昂,仅航空油料一项就达7000美元,但在美国军方的大力支持下这一切都不成问题。

5年后,海湾战争爆发,参军热潮带来的优质兵员在美军中的作用开始显现。最终美军以较小的伤亡代价,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2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大制作的好作品,好比正能量传播的疾风。正如网友所说:“我们的军事电影也在向世界一流军队看齐。”《战狼》《空天猎》《红海行动》……哪一部不是气势磅礴!

军事电影的光影里折射着一个时代的军队气质。

1962年,海战电影《甲午风云》 上映。影片中,邓世昌那声“撞沉吉野”,对于当时的海军官兵来说,充满了无奈的悲怆。那一年,中国海军的海防主战舰艇,还是从前苏联买来的4艘老式雷击舰。

1976年,以西沙海战为原型的《南海风云》上映,影片真实地再现了海军官兵用手榴弹打敌舰的惊险一幕。

2018年,当《红海行动》把也门撤侨演绎成一部轰轰烈烈大片之时,我们的新型战舰早已纵横四海,挺进深蓝。

3

8名蛟龙突击队队员痛击一百多名恐怖分子,并没有多少人觉得《红海行动》剧情浮夸。简单地说,大家相信如今的解放军能做到!

还记得下面这张图片吗——

在撤侨的码头上,两位紧握95式自动步枪,腿挂92式手枪,全副武装的海军蛟龙突击队队员负责警戒,身边的标牌上写有“Chinese Navy Security Area. Keep Clear!”的英文字样。

而就在他们执勤前,有流弹击中了舰艏前20米处的塔吊。中国士兵无所畏惧,霸气十足。

同一时刻,战舰启动了武器状态保持方案:右舷的舰炮炮口平伸,指向亚丁港纵深,处于待机状态。干扰弹装填至发射位置,就连防空导弹都连接了点火电缆,以随时应对激光制导炸弹,包括空地导弹对舰船的误击、误炸。

霸气来自实力。想起新中国的首次海外大规模撤侨——1960年4月27日,赴印尼执行撤侨任务的“大宝康”号商船,因为缺乏军舰保护,而遭遇武装袭扰。

4

《红海行动》除了展示军人的威武霸气,还极近真实地刻画了中国士兵在海外的惨烈牺牲。

观影的战友说,这让他想起申亮亮等牺牲在海外的兄弟。

目前,有两千多名中国维和官兵长期驻守海外,第28批护航编队的3艘战舰仍在日夜守护着波诡云谲的亚丁湾海域。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们有关。

一支大国军队眼中的出征范围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国门与海岸,而应该着眼国家利益的边疆,在沙尘蔽日的炎热大陆,在水波迷茫的远海大洋。

而另一方面,一个崛起的负责任大国,注定要担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责任。如今,中国军队参与国际和平与安全事务的领域之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17年7月11日,我国首个海外保障基地、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成立,又一批海军官兵踏上征途。

就像一个武功练成的剑客,他在扎紧自家的篱笆后,终究要铁肩担责、守护安宁,即使风雨如磐,即使前路坎坷。

5

很多人都懂得这样的道理:具有强大感染力影响力的军事大片,是塑造国家和军队形象的上佳载体。荧幕展现出的中国军队实力,在观影之中不知不觉化作了这支军队的魅力和吸引力。由此,带来的征兵宣传效果,可谓润物细无声。

感谢《红海行动》让我们在巨幕前无死角地欣赏新型战舰,领略蛟龙突击队的风采,知道中国军人担负的国际责任……

这样的观影体验一定会让很多年轻人终生难忘。有人会因为银幕上的一个个瞬间而成为铁杆军迷,有人会立下投身军营的信念追求,有人会想为祖国设计一款新型军舰……

也许有一天,《红海行动》不仅仅是一部电影,而是镌刻在整整一代人心中的文化符号,关于中国军队,关于血性与远方。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