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保底之备
只有客观地权衡考量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趋利避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更加复杂多变,首战即决战的特征日趋突出,仅靠指挥员临机应变是不够的,战法研究必须要有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谋划,才能避免被动局面。
搞清底限。底线也就是底限,是事物从量变走向质变的关键环节。战法研究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对自己能力短板就要放大了看,对对手的优长就要拉近来看,对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有充分估计,对已知与未知、可能与不可能、可为与不可为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把握,把关系全局、影响胜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找出来,不能只盯着有利的因素,片面强调避敌之强、击敌之短,而要注重从体系对抗的角度发现和解决我之短板和瓶颈,“守其低”而“求其高”。
落实保底。“战争是不确定性的王国”,要驾驭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的不确定性,灵活应变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未雨绸缪,突出保底准备。如果不能保底,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就只能是口号。因此,我们必须正视现有能力建设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差距,着眼最艰巨的任务、最困难的情况,在抓好 “撒手锏”手段运用、非对称战法研究的同时,加强突发意外情况、极端困难情况以及极其被动情况下保底方法的研究。比如,如果信息系统被压制,怎样解决看得见、联得上、控得住的问题;面对敌“拉高了打”“拉远了打”“拉开了打”,如何破解其空天、网络和信息作战优势;如何确保我信息系统和网络空间安全,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从技术、战术和战斗精神结合上想办法,拿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措施,确保有能力、有底气应对最坏的情况和最大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