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井延坡工作室丨这场远征,让亿万百姓在黑暗中寻得光明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井延坡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1-10-22 20:00:00

井延坡工作室丨这场远征,让亿万百姓在黑暗中寻得光明

■井延坡

福建长汀中复村是“红军长征第一村”,当地的“红军桥”上,有一条生命的刻度线。

一支长枪加一柄刺刀的长度,大约是一米五。“人比枪高当红军”,廊桥柱子上的刻线,是当年红军征兵的最低门槛。80多年前,单中复村一个村,就有近600人参加红军。很多人年纪小、身高不够,又都想参加红军。为了够到这条线,有人往草鞋里塞纸,有人踮起脚尖,更有人半夜起来,偷偷给它改低,想方设法也要站在红军的队伍中……

参加红军的部分彝族战士到达陕北后的合影(资料图)

这是一张参加红军的部分彝族战士到达陕北后的合影,他们的脸上尽是完成漫漫征途后的喜悦。

1935年5月,中央红军长征进入大凉山彝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这里的民族矛盾较深,彝民普遍盲目仇视汉人。据开国上将肖华回忆:“跟在主力后面的工兵连,因为没有武器,在主力后面一百多公尺远,就被彝民把他们携带的架桥器材和其他用具一搜而光……”而彝海结盟后,彝族同胞们消除了对红军的误会,他们打着红旗、背着长枪表示欢迎红军,还有很多彝族青年当即报名参加红军。

当我们翻开史书去回望85年前那场来之不易的胜利,目之所及的是一条条封锁线、皑皑的雪山、茫茫的草地,以及为克服艰难险阻而付出的巨大的牺牲。毛主席提及长征的不易时说,“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不仅仅是后人的艺术性慨叹,更是当年历史的真实写照。

但是,我们更加能看到长征沿途的群众踊跃地参加到这支队伍中来的热情和激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里说,“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西北部道路的尽头为止”,“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的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

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是传奇,是奇迹,也曾是许多人眼中最大的谜。

刘伯承元帅曾说:“老百姓不是命里注定要跟我们走的。”那么,为什么红军这支看似穷途末路的队伍能得到长征路上人民群众无条件的支持?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展示了一组残酷数据,揭示了赣南农民是如何被奴役被剥削的——地主出租土地收取利息50%,借钱的利息30%,粮食的利息50%,耕牛75%,食油20%至200%,盐150%……

“吃饱饭”,这是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而在军阀统治下的旧中国,各族人民却连这最基本的生存条件都得不到满足。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起码的生活必需品,在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三座大山”层层盘剥之下,饥饿和贫穷就像影子一样摆脱不掉。

“红军绝对保护回家工农群众利益。”在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一所清真寺的墙上,这条红军长征时留下的标语至今仍然清晰可见。

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柯渡镇上留下的红军标语。来源:共青团中央

1935年4月30日,中央红军进驻寻甸柯渡镇。当时,有一名红军战士因为不了解当地习俗,差点与回族群众发生冲突。朱德总司令了解情况后,便带着这名战士亲自到清真寺的阿訇处赔礼道歉,并让红军宣传员用紫土写下了这14字的标语,标语中的“回家”指的就是回族。这条简单的标语将党的政治主张和民族政策深深印刻在当地百姓的心底。此后,回族群众纷纷给红军送柴、送菜、送鸡蛋……还有不少回族青年主动要求加入红军跟着长征。

长征路上,红军打土豪、分田地、讲政策、刷标语,把革命理想传播到全国广大地区。85年过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举凡当年红军所经之地,至今仍在传扬许多关于“红军桥”“红军井”“红军树”“红军楼”“红军村”“红军坟”等历史故事。一个个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爱民助民的事迹,让人们认识到红军最真实的一面,“红军是咱穷苦人自己的队伍”成为长征沿途各族同胞最真切的感受。

据统计,在整个长征途中仅给红军带路的向导就有近三千人,而参与为红军搭桥渡河、筹款筹粮、烧水送饭、掩护伤员、补充新兵、传递情报、完成战斗任务的人民群众更是数不胜数,沿途更有数万名百姓加入到红军队伍中。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翻越六盘山,从此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大军的围追堵截,打开了通向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最后一道屏障。面对长征即将胜利和马上到来的抗日新局面,毛主席以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尽抒胸中的豪情与自信。

当然应该自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部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现代史诗”,也是最盛大的巡回宣传。中央红军走过人口总计2亿的11个省份,党中央和红军到哪里,北上抗日的政治主张就宣传到哪里,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就做到哪里,人民群众就冒死支持到哪里。二万五千里漫漫征程,红军队伍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强大、越走越自信,就成为一种必然。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搞建设、谋复兴、战洪水、抗震灾、消贫困、控疫情……历史和实践不断证明也将会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谁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和人民一起奋斗、一起牺牲、一起创造,人民就会选择谁、支持谁。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80多年来始终如此,在今天的新长征路上,依旧如此!

(执笔:赵镭饷、李佳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