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简单粗暴,体能训练科学化带来大变化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海洋、张永利、郭晓航 等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8-05-17 03:01

想当“强将”的我,这次遇到“弱兵”了……

■第79集团军某合成旅炮一连指导员 李 磊

一部《士兵突击》让我们看到了坚持刻苦训练最终成功逆袭的“兵王”许三多;一部《红海行动》让我们看到了顽强拼搏、挑战极限为国而战的特战精英。

在我的印象中,体能训练成绩好的人不外乎两种:一种有着得天独厚的身体素质,训练和大家同吃“一碗饭”照样拿优秀;另一种就是肯吃苦的“许三多”,靠着起早贪黑挤时间,通过后天努力冲到前面。

军校期间,为了练成“飞毛腿”,我跑坏了好多双迷彩鞋;为了成为“肌肉男”,每天坚持“3个100”雷打不动。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以体能全优的成绩毕业。

刚当指导员,我踌躇满志,一定要带出一个响当当的“尖刀连队”。

然而,事与愿违。连队第一次5公里武装越野测试,好几名战士不及格。都说强将手下无弱兵,我这次是真遇到弱兵了。

怎么办?走马上任的“第一仗”必须打漂亮。第一次连务会上,我说了自己的看法:“军人靠军事素质立身,咱们的看家本领之一就是体能,必须下决心,拼命练!”

在我的鼓励下,大家士气高涨,摩拳擦掌,纷纷表态:训练尖子都是脱皮掉肉拼出来的,只要肯吃苦多训练,就一定能练出“钢筋铁骨”……

凭着自认为丰富的训练经验,我和连长一起搞了一个训练计划,风风火火全面展开。长跑拉耐力、力量靠器械、冲刺练速度……根据这些自己的老经验,我们还进行强化训练:一天两个5公里,基础体能不断线。为了提高大家的训练热情,我坚持随队训练,风雨无阻。

第一个月下来,大家进步很明显,过去一直徘徊在及格边缘的战友都成功晋级优秀,个别“困难户”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我心里暗自庆幸:逼得紧,练得狠,就是管用。

初见成效,我不敢有丝毫懈怠,鼓励大家要持之以恒。训练场上热火朝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连平时体能训练拖后腿的战士也开始在熄灯后加班训练了。

可是,好景不长。训练方子的“药剂”开得太猛,副作用开始显现:先是病号的数量增加,膝盖积液、骨膜炎等困扰着一些战士;接着就是“卡分秒”的训练模式,让大家的训练热情逐渐下降,个别甚至出现了怕训练、怕受伤的畏难情绪。

考核,如约而至。我满怀信心,期待大家的出彩表现。不料,考核成绩不仅没有提升,反而因伤病号增多、参考率下降,导致总评成绩下滑。最让我忧心的是,连队成绩的“瓶颈”始终难以突破,战士们的训练热情却在一点点消退。

“是不是训练路子有问题?”“苦练到底对不对?”“今后到底应该怎么练?”我陷入了沉思。

带着这些疑问,我向军校的专家教授和高校体育教练积极请教,认真查阅相关资料,边学习边思考。渐渐地,一套科学的体能训练思路在我脑海中清晰呈现:训练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热身运动,依靠脉搏等生理特征判断运动强度,身体素质训练和心理素质训练相互促进,饮食营养,合理搭配促进训练成绩提高……

我意识到,过去我们常讲的那句话:“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确实是简单粗暴了。作为基层一线带兵人和组训者,必须自觉站在体育科学和军事实践的前沿,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把握客观规律,才能探索出科学实用的训练方法。

我认真学习了营养学、运动学、心理学和生理健康学等相关知识,通过剖析前期出现的各类现象,为官兵“量身定做”了一套热身和放松的方法,科学搭配食谱、购置训练器材、制订个性化训练方案,为伤病战士制订康复计划。大家都感到训练不再是吃“大锅饭”了:花样多了,乐趣多了;吃得科学,能量足了;量下去了,质上来了。

前不久,旅里组织军事训练比武,我们连队拿到了4个课目中的3个第一,总评第一,彻彻底底打了一个翻身仗。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