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力推进练兵备战
威武之师的打仗形象更加饱满
2018年4月中下旬,海军辽宁舰航母编队一路劈波斩浪,连续跨越多个海区,首次穿越岛链,展开一系列实战化训练。
新闻一出,迅速成为互联网舆论热点,广大网民直呼振奋、给力,纷纷为人民军队展现出的威武之师形象点赞。
军队天生就是为打仗而存在。不准备打仗的军队,是没有半点军队样子的。
兵者,国之大事。没有一支敢打必胜的人民军队,中国和平发展就没有可能,民族伟大复兴就没有保障。
“我想的最多的就是,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我们这支军队能不能始终坚持住党的绝对领导,能不能拉得上去、打胜仗,各级指挥员能不能带兵打仗、指挥打仗。”
“坚定不移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聚焦备战打仗,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
习主席的忧思与号令,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全军官兵为之警醒、为之振奋!
2014年3月,一场被称为“军事领域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战斗力标准大讨论”席卷全军,全军上下层层对照检查、人人全程参与,在头脑中掀起了一场备战打仗的思想大解放。
同月,中央军委颁发《关于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的意见》,一个个决策部署,一项项创新举措,为全军部队深入开展实战化训练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2017年以来,一场以“聚力深入纠治和平积弊”为主旨的活动在全军和武警部队展开。全军各级各单位各类人员对照军委绘制的“路线图”“施工图”,找准定位、认清职责、对表落实,对部队存在的和平积弊进行大起底、大扫除……
历经数年实践洗礼,如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在官兵内心深处扎根,“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在军营蔚然成风。
练兵备战的力度不断加大——
陆军广泛开展大考核、大比武、大拉动活动;海军三大舰队砺兵大洋,连续创下多项训练纪录;空军构建起以“红剑”“蓝盾”“金头盔”“金飞镖”4大训练品牌为牵引的实战化训练格局;火箭军组织导弹部队开展各类发射演练、导弹火力突击,战略威慑和实战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8年5月,中央军委部署展开新时代群众性练兵比武,从军委机关到基层部队,从将军到士兵,大家走上训练场、登上打擂台,人人参训、人人参考、人人过关。
练兵备战从难从严前所罕见——
“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习,7支“红军”6败1胜;1年后,依托内蒙古朱日和等大型综合训练基地,陆军29个旅团与“蓝军”展开实兵对抗,“红军”无一胜绩,这样的结果震惊全军。
2017年3月,军委训练管理部、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联合通报,对违反军事训练制度规定的单位和干部进行了严肃追责。党的十八大以来,仅训练问责一项,全军就有数百名干部被取消拟任主官资格、推迟调职晋衔或处分追责。
练兵备战的变革持续深化——
各战区着眼打造坚强高效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常态化组织指挥推演和实兵联演联训。北部战区组织的实兵实装联合演习中,战区各军兵种部队,编成多个兵力群,展开课题性实兵演练,全面检验战区联合作战指挥和部队联合行动能力。
一个个“首次”不断涌现演兵场:海军陆战队首次赴寒区演练、海空军首次进行自由空战对抗演习、空降兵首次在各大战区训练基地完成空降作战演练、第三代战机首次在高速公路成功起降……
战斗力建设的不断跃升,推动打赢能力的不断升级,为人民军队带来底气与自信、坚定与从容——
几年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威武之师形象正变得日益饱满。
积极走向世界舞台
和平正义担当的国际形象更加立体
11月23日,一部讲述中国维和军人的电影《中国蓝盔》登陆全国各大院线。
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情节,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生动刻画了中国维和军人的真实工作和生活现状,充分展示了中国军队铁肩担道义、执戈卫和平的光辉形象。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领导下,中国军队更加积极承担国际义务,向世界提供公共安全产品,生动诠释了什么是大国担当,什么是大国军队的样子。
在维和与护航一线,中国军人展示着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当地时间11月21日,中国赴南苏丹(朱巴)维和步兵营在朱巴联南苏团中国营地举行第4次轮换交接仪式。第5批维和步兵营正式履行联合国赋予的使命任务。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参与维和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主要出资国。自1990年起,中国军队先后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7万余人次,先后有13名中国维和军人牺牲在异国他乡。目前,正有2500余名中国维和官兵在7个任务区及联合国总部,遂行警卫、运输、医疗、扫雷等任务。
2015年9月28日,习主席在联合国维和峰会上郑重宣布了中国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的6项承诺。
3年多来,中国军队认真践行承诺,8000人维和待命部队组建完成,先后向苏丹派出2批直升机分队,为几十个国家培训了1500余名维和人员。今年10月,中国13支维和待命分队一次性高标准通过联合国组织的考核评估。
2008年12月26日,海南三亚,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在汽笛声中起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
10年来,中国海军已先后派出护航编队30批、舰艇90余艘次执行护航任务。截至2018年11月初,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安全护送船舶约1180批、6580多艘次,其中外籍船舶超过50%,解救、接护和救助船舶62艘。
近几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安全形势趋于平稳,但中国海军护航行动的力度和标准从未降低。有外媒评论,这正是中国军队扛起大国担当的生动注脚。
在救援与援助一线,中国军人弘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11月22日,执行“和谐使命-2018”任务的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结束对厄瓜多尔的访问驶离码头。在厄期间,和平方舟为当地民众诊疗4333人次,辅助检查3506人次,实施手术38例。
入列10年,和平方舟医院船航迹远及3大洋6大洲,先后到访37个国家,18万余中外民众走上和平方舟,参观军舰、接受服务,零距离感受中国军队传递和平的浓浓善意。
和平方舟的深蓝航迹,是中国军队致力于弘扬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的缩影。
2014年,西非爆发大规模埃博拉疫情后,中国军队先后派遣6支检测和医疗队、563名医护人员赴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当地群众感叹:“别人因埃博拉走了,中国因埃博拉来了。”塞总统科罗马说:“在我们最困难、最无助、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伸出援助之手,给全世界树立了好榜样。”
几年来,从菲律宾台风灾区救援到马航失联航班搜寻,从尼泊尔地震救援到马尔代夫“水荒”援助……几乎每一次全球瞩目的突发事件中,总能看到我军官兵火速驰援的身影。正如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所说,中国军队近年来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基本做到了大事不缺位。
几年来,从院校培训、人员往来到联演联训联赛,中国军队始终以自信开放友好的姿态积极参与,展示强军风采。连续5年参赛,2年办赛,屡屡摘金夺银,我军官兵扬威国际军事比赛赛场,不断扩大“朋友圈”,播下了和平、友谊、合作的种子……
“中国军队将一如既往开展国际军事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积极履行同中国国际地位相称的责任和义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力量。”这是习主席面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中国军队也正以一次次坚定的行动,信守和践行着这一承诺。“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坚定力量”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普遍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