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集训”不应成为中国男篮的“常规武器”

来源:新华社作者:林德韧、黄杰、何军责任编辑:吴昊
2015-10-05 09:55

“不职业”的无奈选择

虽然“超长集训”带来了非常正面的效果,但这不代表中国队必须一到大赛就把队员关起来练个一年半载的。这只能是弥补队员短板的临时措施,而无法根本解决队员们基本功差、体能储备差的问题。

篮球运动水平较高的欧美诸强集训的时间一般在5周左右,第一周练战术,从集训人员中选出12人名单,接下来三周边训练边比赛,让队员们找到配合的感觉,最后一周是赛前调整。为啥这么短?因为人家一不用练体能,二不用练基本功,哪怕是战术套路也基本在平时的训练中涵盖了,大家在一起也就是互相熟悉熟悉联络感情,沟通沟通想法,找找默契而已。

与这些强队的集训相比,我们的超长集训,实际上是涵盖了许多本不应该涵盖的东西。宫鲁鸣表示,之所以安排如此长时间集训的原因在于中国球员不够职业。“职业的标准在国际上其实也没有一个完整的定论。但职业运动员肯定需要很高的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宫鲁鸣说,“球员不光是水平要有职业化,还包括平时的生活管理,包括自己对自己在训练上的态度。这些都是有一系列的要求的,包括饮食,包括生活规律,包括他对训练的投入等。”

宫鲁鸣认为,目前中国球员在这方面还需要很大的提高。比如比赛一结束,球员一休息就完全放松了。整个联赛当中对自己技术方面的一些弱点,是否有计划地进行改造?对体能上的恢复是否有计划地到健身房去进行康复?包括对待伤病的态度。“我们有一部分球员是可以做到的,比方说易建联。他对训练的要求、生活的自我约束,什么时候吃饭睡觉、喝什么样的水,都有一个自我把控的能力。但是我们大多数运动员都做不到。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我们的运动员不够职业。他们的一些现象,表现出他们不够职业。”宫鲁鸣说,因为篮球是集体项目,要看这个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得看配合的默契程度。而这个默契在球员还不够职业的程度下,就需要时间的堆积,要靠更多的相互沟通。

宫鲁鸣的解释包含着很多无奈,为了联赛的不职业、球员的不职业,国家队需要帮助队员们把所有以前落下的东西都补齐,这自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一旦练出问题国家队如何向俱乐部队负责,国家队队员与俱乐部队队友长期隔离使新赛季球队缺乏默契等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