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以市场化改革致胜高质量发展

来源:央广网作者:柴华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9-12-21 19:28

编者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显著优势,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究竟“优”在哪里?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还应如何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百位专家谈中国制度》,特邀百位专家纵论优势、聚焦发展。今天(21日)推出:《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以市场化改革致胜高质量发展》,解读专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

开篇立论

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是我国独特的制度优势。这是对中国过去70年发展经验的总结梳理,也是对最近40年中国改革开放成功要素作出的高度归纳。在未来,中国经济要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这种制度优势当进一步发扬光大。

有问必答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今天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不平凡的增长道路背后有着独特的经济制度支撑。放眼全球,社会主义,中国不是探索最早的国家;市场经济,中国也不是发展最成熟的经济体。但是,将它们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成就了过去40多年的“中国奇迹”。那么,在今天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目的何在呢?

刘俏:我们在政府跟市场之间摆脱了简单的二元对立的这样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而是把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做结合,把国家战略跟市场机制做结合。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它的意义就是,我们面对未来不确定性,解决这些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涌现的问题的时候,这是我们最值得依赖的东西,也是我们过去成功、未来能够取得胜利的这种信心的来源。

走过了4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正经历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结构优化、增长动能转换的“三期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后是众多的内外部挑战和更多的不确定性。而在攻坚克难、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我们如何去实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更高效结合呢?

刘俏:我们要朝高质量去发展,需要保持一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这种空间来自什么地方?更多的是在于资源的配置效率的提升,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开放,通过体制创新,激活市场主体的活力。我们过去40年的经验已经证明,市场是最有效的一种机制。所以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整个市场体系应该说建立还是比较齐全,但这里面最大的短板是来自于要素市场,主要反映在我们的劳动力、资金、土地,当然包括现在不断涌现的这种数字资产。在这几类生产要素里面怎么去实现真正市场化的这样一种配置,这个才是我们在未来最大的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处处体现着改革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视,其中尤为明显的就是强调“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将科技创新放在显著位置予以强调,背后是怎样的逻辑呢?

刘俏: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一般讲是两个来源,一个来源其实就是技术进步。另外一方面是什么?来自制度创新,更好的激励机制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我们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本身,其实也跟我们在过去这种科技创新体制里面还是有一些结构性的问题有关系。比如我们在研发强度方面还是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们在研发里面,真正用于这种底层技术的这部分支出占的比重偏低。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讲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也包括未来在这种基础科学、底层技术方面的投入会加大。同时也会通过一些机制创新的方式,给予研发人员更大的一种激励,让他们潜心去做科研,能把科研的成果更好地转换成生产率,通过这种方式更有效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我们向内部要动力,也必须与世界共发展。《决定》指出,要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这种对于开放的“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追求,目的又是什么呢?

刘俏:我们现在消费占的比重比较低,只占GDP38%的样子,但未来比重会越来越高。同时的话在整个消费结构里面,服务消费占的比重会越来越高。一个成熟的经济体,服务消费占整个消费的比重应该在60%以上。现在这一块肯定又是供给端的问题,我们产品的品质、质量离需求端还有很大的一个距离。未来为了更好地发展服务经济,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市场竞争和对外开放。“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追求这种开放性的经济体制,它其实是在供给侧这一端,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做出一个积极的回应。而这一切,它更多的是鼓励民营资本或者外资进入到服务领域,最终使得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能得到更有效的满足。

数说优势

197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只占全球GDP的1.8%,说“微不足道”不为过。而40年后的2018年,中国GDP突破90万亿元,占全球GDP的约16%;人均GDP更是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不到100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9000多美元,成功由低收入国家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70年的跨越式发展,使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历史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是经验,我们始终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为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记者柴华)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