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座城市读懂一支军队的“制胜密码”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景璇责任编辑:董玥
2018-07-05 16:18

(四)

油画作品《占领总统府》局部。资料图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旧世界轰然倒下,一个新生的人民政权即将拔地而起。

整整一个月前,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出发,启程前往古都北平。在路上,毛泽东与周恩来曾有一段关于“进京赶考”的著名对话。28年的栉风沐雨,战火硝烟尚未褪尽,新的大考已经迫在眉睫。

摆在党面前的考题,同样也是摆在这支军队面前的考题。

此前不久,在中央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陈毅被任命为华东局第三书记、上海解放后的市长。曙光在前,陈毅在参与组织渡江作战方略的同时,已开始谋划上海城市重建的蓝图。

4月20日夜,解放军百万大军开始横渡长江,追歼残敌。

5月,在江苏小城丹阳,华东局召开了接管上海会议。陈毅看着台下即将奔赴上海执行接管任务的干部,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城了!”

这宛如一声进军的号角,拉开了人民军队从巍巍井冈走向“十里洋场”的历史赶考。这其中的考题,考验着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定力,也考验着人民军队的筋骨和底色。

在会上,讨论入城政策和入城纪律时,陈毅重点强调了两条:一是市区作战不许用重武器,二是部队入城后一律不得进入民宅。

对于“不入民宅”这一条,有干部提出:遇到下雨、有病号怎么办?陈毅坚持说:“这一条一定要无条件执行,说不入民宅,就是不准入,天王老子也不行!这是我们人民解放军送给上海人民的‘见面礼’!”

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资料图

陈毅司令员的坚持并非空穴来风。当年参加过接管上海工作的三野干部范征夫回忆说,在渡江战役发起前,三野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就曾颁布过《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并将军队进城“不入民宅”列入其中。遍查浩瀚的文献史籍,此举堪称开创历史先河。为此,毛泽东主席在来电上批复——

“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一个“很好”重复了四遍,足见领袖对这支军队的高度认可,其中饱含着深深的感情。党的旗帜指向哪里,人民军队便挥旌而至,战胜一切困难,夺取完全胜利。这已成为人民军队成长史上的一条铁律!

历史不会忘记,1929年8月,年轻的陈毅曾经带着红四军思想和建设上的困顿迷茫,奔赴当时党中央所在地上海,寻求解决之道。两个月时间里,在周恩来等同志的指导帮助下,他执笔完成了中央的“九月来信”,也成就了自己思想上的一次浴火重生。

1929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九月来信”的精神,红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古田村召开。图为油画《古田会议》。资料图

几个月后的福建上杭,根据“九月来信”的精神,红四军召开了人民军队建军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古田会议。在《古田会议》决议的开篇中就深刻地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除了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力量之外,还要担负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这是历史重笔写就的时代巨篇。自此,党有了最为坚强的力量,人民有了最可信赖的臂膀。

物转星移,初心不变。在“一大”会址,曾有一个感动上海的故事被久久传诵。

有一位名叫刘慧的高位瘫痪姑娘,从小就有个心愿:到家附近的“一大”会址纪念馆看一看。但因怕给别人添麻烦,她一直将这个愿望深深地埋藏在心底。

2009年7月1日,当得知纪念馆有武警战士讲解员义务讲解后,刘慧终于鼓足勇气,让家人带她来到了这里。由于纪念馆的轮椅数量有限,当天负责讲解的十中队战士程飞便主动提出背着她参观。为了让刘慧把展板上的每张历史图片都看得更清楚些,程飞一边尽量弓着腰,一边耐心地进行讲解。

2个小时的参观结束后,看着汗水湿透衣背的程飞,刘慧感动地说:“今天我不仅在一大会址看到了党的昨天,还从武警战士身上看到了党的今天和明天。”

一座城市的记忆浓缩着历史,深深印刻着人民军队为人民服务的不变宗旨与本色。回顾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兴业路76号举起革命旗帜开始,到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都一样高擎胜利大旗,永葆本色不变。“人民”二字重千钧,“人民”二字熠熠生辉,“人民”二字正是这支“胜利之师”刻写在自己名字中的“制胜密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